中医经络系统

评论218
摘要...

中医是将人体看作一个整体,由十二条经脉贯通在一起,以保持这十二条经脉的平衡为基准来治病疗伤。只要准确诊断出不平衡的经络, 用针灸、用草药或用其它特殊的方法调平衡就行了。调平衡这一环节任何一位中医都会,而准确的诊断却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找准失衡的经脉是最难最关键所在,也是衡量中医师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

 

中医认为,人的生命是由气和血构成。“气断命亡”,内经曰:“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血通则疾病自愈”。气生血,血养气,则身体康泰,百病不生,长寿延年。经络则是全身气血运行,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身体各部位的通路。“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所以在临床上,中医非常重视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而治病。人体的经络如受风、寒、湿、热,或撞、打、砸等外伤而不通,则血、气不活,故病变随之萌生,“气伤则痛,血伤则肿”。中医各式各样的治疗,如药物、针灸、按摩、推拿等等,都是以疏通经络为本(标本兼治的本,亦是根本的本)的不同治疗方式。

 

典型症状因人而异。这是经络失衡时人体可能出现的症状和感受(唯损害未必局限于此,失衡本身亦会破坏传感性),也是中医治疗时的瞑眩反应所在。有病症一定有病因,但有病因不一定是此病症。《黄帝内经》曰:“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也就是说,经脉是人之根本。人体疾病,都可通过调整经络气血的功能活动,进而调节脏腑机能,达到治疗之目的。

 

倘若不顾及整体平衡,专心致一调整当初失衡最甚的经络,当此经络接近平衡时,此经络已不是主要矛盾,再继续的时候即已表示此后的治疗已经错误;
如果不能随时抓住主要矛盾,调整战略,就会事倍功半,不得其门而入,甚至徒劳无功,药石罔效。

 

八脉,指奇经八脉,《十四经发挥》说:“脉有奇常,十二经常脉也。奇经八脉则不拘于常,故谓之奇经。”明确指出了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的区分,又说:“其造经满溢,则流入奇经焉。”说明八脉具有统辖和调节十二经脉气血盈亏的作用。《标幽赋》论及“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指的是奇经八脉与分布在四肢腕踝上下的八穴会合,即八穴通向八脉。奇经八脉主要分布在躯干及头面,而非四肢,从八穴所属经脉通向奇经八脉,才能构成两者在治疗上的联系。关于八穴通向八脉,散见于《内经》、《针灸甲乙经》等。如《素问˙举痛论篇》说:“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灵枢˙逆顺肥瘦篇》说:“冲脉者……并于少阴之经。”另如《针灸甲乙经》说:申脉“为阳路所生”,照海“为阴跨所生。”说明阳路脉与阴暗脉分别由两穴分出。《难经》对八脉病证作了系统的论述,并规定了治疗法则。如“督之为病,脊强而厥;任之为病,其内苦结,男子为七缅,女子为瘕聚……”将八穴分为四组,相互结合,名为“父母”、“夫妻”、“男女”、“主客”。

 

八穴,穴位都分布在腕踝关节上下,取穴方便,施术安全,针感较强,疗效显著。古人对其有“八法神针”的评价。明代《医学入门》书中说:“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八穴者,奇经八脉为要,仍十二经之大会也”。八脉交会穴在治疗正经疑难病症,内科病症时效果显著,尤其是当病变累及数经或在行经络辨证时,取八脉交会穴,简便、效宏。

 

将所有的经络及穴位编排成相对应的六十四卦卦形:

按易学辨証诊断结果,选取与其诊断结果相同卦形的经络及穴位进行治疗。这是根据“同气相求”的原则进行的。

在手法上,根据“法于阴阳,合于数术”的原则,合于“河图”及先天八卦之方位及次数。

根据辨証诊断结果及“同气相求”的原则,使用不同物质结构形的针,加速治疗效果。

 

将经络当弦、穴位当键,弹奏健康完美的生命艺术(我们身体每一点都像宇宙一样如日月星辰互相连扣也相互影响)。

 

中医美容是以古代医学理论来解决现代人的问题,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没什困难。从中医理论来说,皮肤松弛起皱纹的原因,是气血不畅,经络循环受阻,导致局部细胞组织坏死,中医替人打通身体的经络循环系统,久而久之便可令皮肤恢复自然光泽。虽然这些疗程未能令阁下回复十六岁,但是它可令面颊和口部周围的深刻皱纹消失,令面容不再憔悴。

 

相关链接

电费折扣充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