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四大难症看“疳症”的机理

评论791

中医有四大难症之说。难在该病常见,危害巨大,难于治疗

四大难症有儿童的,还有成人的。

----

他和研究生们围坐一起。桌上摆着几本明清小儿推拿著作。

“古代小儿推拿记载最多的是哪个系统的病种?”

一位指着《小儿推摩经》说是肝和脾,一位看过《小儿推拿活婴秘旨全书》的说是胎毒,还有一位推崇骆如龙的认为是后天脾和先天肾。

他问:“现实生活中,什么病种最多?”

“咳嗽、发烧和感冒”大家异口同声。

“是的!目前,无论咱诊所,还是任何一所中医院或西医院,最多的儿科病症是咳嗽、发烧和感冒。请注意!它们是肺系病症。古代文献却不是它们”

他继续问“谁知道古代儿科四大危急重症?”

“麻、痘、惊、疳”学生们是知道的。

“具体些”

“麻是麻疹,痘是水痘,惊是惊风,疳是疳积”

“如果真是麻疹、水痘、惊风和疳积。称得上危急重症?”

一位学生立马说:“也是!比如惊风,我今天上午还见到一个”

另一位补充:“我实习时经常遇到高热惊风。家长急得不得了。医生却一点不急。因为毕竟还高热,生命体征还存在。只要挂上液体,物理降温,必要时打一针,很快抽搐就止住。单纯高热热不死孩子!”

“难道古代惊风就是今天我们见到的高热惊厥?”

“如果不是,那是什么?”学生有些生疑了。

“古代被誉为儿科重症难症的惊风偏偏不发烧。”

“惊风的基本病机痰、热、惊、风中就有热。不发烧不抽,即使抽也无生命危险”

“错!错!!”他连用两个错字。

“古代不发热的惊风才更加危险。死亡率竟然是100%。99%都不行。”

“全死掉了”学生一脸茫然。

“肯定!”他给出的答案完全在学生思维之外。他说:“古代惊风主要指新生儿破伤风、狂犬病和一部份脑炎。”

“主要是破伤风和狂犬病!”

“那是一种只要发作就生还无望的病症。”

学生当然没有见过破伤风,但学生记得课堂上老师反复叮咛:即使只是被狗和猫弄破了一点皮肤,虽然基本不会发生狂犬病,但也一定要花几百,甚至上千元去打狂犬疫苗。这是典型的花钱买生命保险!

“上世纪50年代,也就是刚解放的时候,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高达25%!”

“25%?”

“也就是说近四分之一的新生儿死于襁褓之中”

“啊!”

“如果不是新中国,不是党的领导,不推广新法接生和运用破伤风抗毒素,恐怕今天的中国也同非洲穷国一样到处横尸遍地。”他又开始讲政治。

“再说说痘!真是水痘吗?”

有了惊风教训,学生沉默了。

“不敢说了?其实,痘不是水痘,是连我都没有见过的痘疮”

“痘疮会成为危急重症?”

“对!痘疮不是小事,是灭国灭族的大事!”

“如此厉害!?什么痘,什么疮啊?”

“天花!”

“天花!啊!它导致了中世纪欧洲罗马帝国的衰落,也是楼兰古城一夜之间废弃的原因!”一个学生插话。

“被称为痘的天花十分凶险。死亡率高达50%”

“没有破伤风高?”

“不死也脱层皮”

“脱皮?”

“即使侥幸过了鬼门关,脸上也会被阎王留下去过地狱的印记--许多大大小小的坑”

“坑?”

“就是脸上的麻子!”

“原来这样”

“那‘疹’是不是麻疹呢?”他问。

学生们哪敢言语。

“是麻疹!你们也要对一回!”他笑了。

“老师。麻疹什么样子,你见过吗?”

“见过。我读大学的时候,还有同学患过”

“好治吗?”

“现在好治。中药发表透疹,清热,凉血。西医补液,支持疗法。一般都能痊愈”

“那疳积呢?是不是儿童发育障碍或慢性营养不良综合征?”他问。

“难道不是?”

“是不是脾胃病症,特别是脾虚积滞的最终结果?”

“脾虚不能运化,产生积滞。积滞化不了,长期停留又导致脾虚。脾虚与积滞恶性循环,影响消化、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这是所有书籍和教材的共同观点!”

学生的回答让他想起了他自己的研究历程。

原本只是想知道中医历史上到底谁最早提出“疳”。查阅的结果却改变了他固有的观点—脾虚积滞学说。

“疳”的源头在《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虚劳骨蒸候》(注意篇名!)“蒸盛过伤,内则变为疳”,“久蒸不除,多变成疳”。明确疳症的发生与“蒸”直接相关联。

因此,研究疳,必须弄清“蒸”。

关于“蒸”,浩瀚的中医文献只有两种。第一种,《诸病源候论》篇名已经很清楚。那就是“虚劳骨蒸”。“虚劳”通“虚痨”。“痨”为痨病。是一种以潮热、盗汗、消瘦、咯血为特征的传染病。在肺叫肺结核,在骨叫骨结核,在肠叫肠结核。在抗痨药没有发明前,那是一种不治之症。周作人死于它,孙中山死于它。过去诅咒人的俗语“吐血而亡”指的也是它。得了结核,就会潮热、盗汗、骨蒸。骨蒸!从骨头里面向外蒸,那是煎熬骨油!蒸久了,蒸猛了,阴精耗尽,必然消瘦,影响发育成为疳。第二种是中医儿科至今存在争议的小儿生长发育理论—“变蒸”。赞成者列举蚕与蛇的脱壳与动物冬眠,认为人的一生也会有多次大的生长发育周期。反对者认为变蒸将人从初生起,32日一变,64日变且蒸,10变5小蒸,历320日。小蒸以后大蒸3次,第1、2次各64日,第3次128日。合计576日。每一变与每一蒸意味着人的某一脏腑、骨头和经络的出现与功能的建立。

由于结核已经基本消灭。于是,他将目光锁定在第二种蒸与疳积的发生的机理上。他投变蒸的赞成票。

他设计了特殊的教学模式。

问:“小儿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对吗?”

答:“肯定!”声音坚定,掷地有声。

“敢肯定?”

“当然!”

“错!”

“啊!错了!不会吧?”

“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也就是说孩子刚出生时生长最快。请告诉我新生儿第一周长多少公斤?”

听到这里,学生猛然醒悟。原来,孩子出生第一周不但不增重,还因为喂养不耐受(据资料报导几乎所有新生儿第一周都会出现拒食、呕吐、腹胀、二便不调)和体内水分蒸发体重下降。过了第一周,孩子才突飞猛进长个头,才符合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的规律。

问“孩子诞生从中医看来是什么?”

对此,天天学习中医的学生竟然有些茫然。是啊!生孩子意味着什么?

他说“人由阴阳构成。孩子初生,标明一个新的阴阳共同体诞生。不过阴为稚阴,阳为稚阳”

这当然是中医基本观点。学生们不得不点头。

“请告诉我什么是阴,什么是阳”他问了一个非常浅显的问题。

“阴指一切形体的实质,包括人的结构和气血津液。阳指功能和生长。上升的、光明的、温暖的属于阳,下降的、黑暗的、冰冷的属于阴”

“这可是你说的?”他打断学生。

“本来嘛!你问的是阴阳!”学生觉得有些委屈。

“新的生命就是新的阴阳共同体。阴和阳虽然弱小、幼稚,但它们却平衡。平衡就健康,就没有疾病,就不会有寒热之变”

“当然”

“这个时候,新生儿体内的阴和阳如孪生兄妹手牵着手快乐地向前奔跑。孩子也快速并协调的生长。可是,生理上,每隔一个月左右,孩子的生长发育将慢下来。于是,在快周期转入相对慢周期的那几天里,作为阴的妹妹突然慢了半拍,作为阳的哥哥因为惯性就快了些”

“由于阳代表能量,代表生长,代表温度。所以,小孩在快慢周期交接的那几天里就发烧。发烧成为了变蒸的必备症状。通过发热,哥将多余的能量释放”

他的解释让学生们恍然大悟。齐声叫绝。

“从《诸病源候论》来看,变蒸应该发热,但绝对是低热,而且只是1-2天的低热。能量自我释放一下即可。如果变蒸发热太高,或持续太久。蒸热太过,热所焚,(元)气伤。蒸热太久,热之灼,津之亡,就会引发疳积。显然,疳积与吃(饥饿或撑胀)和脾虚无关!”

接着,他总结出疳症的蒸热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1.疳积主要发生于孩子出生后1岁半之前,即传统变蒸的576天内。

2.重视1岁半以前小儿的发烧,遇到发烧应尽可能快的退烧。

3.发热期间尽量补充汁液,特别是水果汁液,防止阴精消亡。

4.物理降温法和不用药的小儿推拿应该成为防治疳症的首选。

5.凡是有助于阳热发散的穴位都可以防治疳症。如捏脊从下至上并向外提拿使阳气发散,上三关为升,二扇门发脏腑之汗,一窝风温中能通,外劳宫温中有升,风池风府发汗散力强,耳垂放血让孩子挣扎,刮痧见红透血中之热等。

6.疳症的治疗原则应该补益元气、滋养阴精。中药可考虑熬膏内服。

 

以上是儿童的四大难症。那么,成人的四大难症是什么呢?

成人四大难症谓“风、痨、臌、膈”。风是中风,以卒然倒扑,不醒人事,偏瘫,卒死为特征,即当今之急性脑血管病。痨为痨病,以潮热盗汗、消瘦、咯血为特征,即肺结核和其它部位的结核。臌为臌胀,以腹胀如鼓,腹水、腹部包块等为特征,即今之肝硬化、肝癌、腹腔肿瘤和血吸虫病等。膈是噎膈,为吞咽梗阻,不能进食,即今之食道癌等。

成人四大难症,不仅过去,就是今天,也仍然是难症。而且,不仅是中医难症,也是西医难症。其死亡率仍然很高。

值得注意的是,小儿四大难症的麻疹、天花、破伤风等都是急性传染病。怎么能够将疳症认定为慢性营养障碍综合征呢?

结合成人,痨病为四大难症。成人痨病都不好治,死亡率高,儿童患此,更容易夺去性命。从而反证儿童四大难症之一的疳症为痨病。如果是痨病,也是传染病了,就符合儿童时期的生理和病理规律。就与麻疹、痘疮、惊风统一了。

本人正是据此推论,中医儿科四大难症之疳应该是儿童痨病。

 

文章来源 公众号:廖品东教授小儿推拿

电费折扣充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