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三字经流派的传说

评论4731

2020三字经,三字经,当然是一首每句只有三个字的朗朗上口的歌诀。编制这个歌诀的是清代徐谦光先生(1820-卒年不详)。小儿推拿三字经流派正是将徐谦光认作始祖。

然而,徐谦光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商人!从小随父亲徐文炳经商,在青岛和威海置有产业。特别是经他一手创立的东文成贸易局当年在中国家喻户晓。他不是医生,也没有学医的时间和精力。

46岁那年,已经积累起相当财富,他还要大展鸿图,大干一场。他到了上海,考查了上海滩,开始积极筹备开拓海外市场。可就在这时候,他接到母亲病重消息。在中国,比金钱更重要的是孝道。他不得不暂时回家伺候母亲。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虽然母亲病好了,但他也走不了,而且不敢走!

原来,由于长年奔波在外,他的孩子托付给母亲照看。母亲年老多病,无力管教。他回来时,孩子辍学在家,无所事事,操袍哥,抽鸦片。他本为儒商,信奉礼、义、仁、信。“子不教,父之过”!使他陷入深深的内疚和自责之中。

他发誓不调教好孩子决不离家。

于是,他变卖了公司,重新在阔别了多年的故乡定居。

过去天天忙,忙得常常没有吃饭时间。现在每天守着孩子。守着孩子读四书五经,守着他们吃,守着他们玩。每天邀约品行好的孩子来庄园与自己的儿子为伴,不让儿子同不三不四的人往来。

他本来就很有钱。庄园是他的祠堂是他的,周围几百亩田地都是他的。他以为锁住了庄园的门也就锁住了儿子和儿子的心。

庄园的门锁住了,可庄园内的他却同他过去的儿子一样无所事事。

但他天性不甘寂寞。谁不想流芳百世呢?

他只得无事找事。

在伺候母亲的时候,他学着扬州的按摩师在母亲的头上、颈部和肩部按一按,揉一揉。得到儿子按摩,母亲倍感舒适,病渐渐好了。

一天晚上,管家的孙子突然高烧,抽搐,很快昏迷过去。他连忙派人请医生。当管家忙于给孩子喂水,扇凉,求神的时候,他看见奶妈用力掐孩子中指尖和食指尖,并在前臂正中拍打和刮痧。

医生来了。但医生看到的小孩已经苏醒,而且热退身凉脉静。

医生夸奶妈。庄园所有人夸奶妈。整个小镇都知道了奶妈。

这件事给他启迪。他想,孩子本来不愿意吃药。管家的孩子,黄昏才看过医生,医生认为伤寒,辛辛苦苦辨证,开药方。可药还在熬煮之中,病情却恶化。这时候,掐惊,取痧就是来得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从此,他对看惊(诊断)掐惊(推拿治疗)术感兴趣,他让奶妈教他,他还收集了很多明清时期的小儿推拿著作。无奈,年纪大,记忆力差。学习热情只持续了几天就淡化。那些书总看不进去,也记不住。

一天,他从庄园私塾经过,里面传来幼稚童声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他站在那里很久没有离开。若有所思。“不是还有人写历史三字经,写地理三字经?我为什么不写一首推拿三字经呢?当孩子危急的时候,只要随口背出来就知道怎样救治!”他越想越激动,竟然跑步来到书房。

他再次翻阅过去一直想看却没有看完的小儿推拿著作。这次他看进去了,他还发现很多书其实就是由一首首歌诀构成,不过多是七言句子罢了。

他先将书中常用穴位沾朱砂点红,腾写在宣纸上,然后将大家公认的这个穴位的功能和作用以小楷标记在穴位旁边。最后用三字之言概括。他越写越兴奋,忘记了消夜,忘记了睡觉,竟然在一夜之间,将古人记载最多的28个穴位一气呵成编成343句三字箴言。令他最为激动地是他以为发现了小儿与成人之间的共性。他觉得小儿与成人在生理和病理上完全一样。提出了小儿和成人“皆气血,何两样”。受制于这种观点,在治疗上倡导小儿推拿通治成人疾病,甚至写道:“数多寡 轻重当 吾载穴 不相商 少老女 无不当”,“大三万 小三千 婴三百 加减良 分岁数 轻重当”。即小儿推拿与成人推拿的不同只存在于推拿时间的长短和力度的轻重。

当然,他的这些观点肯定是错误的。因为小儿有小儿的生理特点(稚阴稚阳与纯阳之体)和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小儿绝对不是成人的缩影。况且,现实生活中,也没有哪个人在成人手上如小儿推拿般运作。

但不管怎样,总算将书编写出来了。

他本来很有钱,印刷不是问题。他将自己的杰作《推拿三字经》印了很多。无论是徐氏宗亲,还是过去的同学、好友,或者曾经生意场上的伙伴,或者只要造访他和他的庄园,都会得到一册签有他名字的书。

但事实却是,大家都收下他的书,都在嘴上表扬他。但无论是他的宗亲,还是他的朋友,还是他生意场上的伙伴却没有一人愿意背诵他熬更累夜编写而成的三字经。他的子女中也没有一个人会小儿推拿(据葛媚菲考证,他之后的徐氏直系亲属中直到第五代才有徐克善这一位乡村医生,而且不会推拿)

可见,徐谦光虽然编写了《推拿三字经》,但他自己很可能不会推拿,尤其是不会小儿推拿。例如,书中的推大肠,推天河水均要求推上万次。他甚至说“婴三百,少三千,大三万。三万是什么概念?如果每分钟推200次,三万次要推150分钟。有人说三万不能理解成具体数据,但即使是1万次,也要推50分钟。完全脱离临床实际。这充分说明徐谦光本人不会小儿推拿!

但不管怎样,从此,徐家庄园的私塾里,每天传出来的读书声就变成了“徐谦光、奉萱堂、药无缘,推拿恙……”。

 

时光荏苒,光阴如梭。徐谦光赠送别人的《推拿三字经》,连同他本人的名字本来随着岁月的流逝就要被世人遗忘。

但世上的事情如此奇怪。恐怕连徐谦光自己都不敢相信,他之后大约十年,一位名叫李德修的孩子(1893-1972)出世。李德修诞生在一个一贫如洗的家庭,从来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从来没有穿过一件象样的衣服。还在童年时期,就不得不去打工。

屋漏偏逢连夜雨。17岁那年,大病一场。他远没有徐谦光管家的孩子幸运。连续高烧几天,阎王虽然没有勾销他的命,却让他落下了耳聋后遗症。

本来就贫穷,耳朵又聋。孩子以后的日子如何过?

李妈妈一边做针线,一边止不住淌眼泪。

这一切恰巧被戚今含看到。戚今含是孙中山同盟会会员,曾流洋海外。回国后在威海清泉中学任校长。李妈是他们家佣人。

“大婶哭什么?”戚今含关切地问。

李妈妈一怔,发觉自己走神。赶紧擦擦泪,笑了笑说“没-什-么!”

“没什么?不要瞒了!!最近几天你精力都不集中!”

“啊?!”李妈妈急忙摇头。

“校长啊!都是我不好!原谅我没把家务做好!!我,我会改正!”

“有什么事嘛,说出来心里好受些。说不定我还能帮助你呢!”

听到这里,李妈再也抑制不住,哇地哭了。

戚今含听了李妈的叙述,非常同情她儿子的遭遇。

“让他来咱学校吧!学校里正巧缺一位工人”

从此,李德修成为了清泉中学的一名勤杂工。

 

年终,总务长汇报学校后勤。戚校长发现,课桌门窗修补费用和学生食堂开支明显减少。

他虽然没有说什么,心里却有些奇怪。

他去到教室,发现每扇门的门板上钉了一块橡皮,关门时候就不会剧烈碰撞,声音小了,门也得到保护。

学校后门是一块山地,少有人出入。一次他从学校后门经过,发现平常荒芜的黄土地绿油油的,里边生长着各种蔬菜。旁边还有一间茅草房,里面竟然养着两头猪。

一天晚上,很晚了,突然刮起大风,接着下起瓢泼大雨,他担心校园,披着雨衣去了学校。结果发现所有教室门窗关得严严实实。他去到操场,发现一个身影正在排水沟挖刨。

当证实所有这一切都是那个聋子所为时,他的心被感动了。

“好人应该得到好报”这是他所信奉的基督的真谛。他不能一辈子当校长,不能一辈子庇护小李。于是,他想给小李找一条出路。

他想到了他的胞弟。胞弟当了和尚,名叫戚子耀。和尚功夫了得,还精于医道,尤以小儿推拿见长,并因为治好了一位传教士的肾功能衰竭和在坟山上救治好两例已经濒于死亡的弃婴而名噪上海滩。可是,不管他怎样劝说,闲云野鹤惯了的胞弟都不愿意接收弟子。

他过去看到过胞弟做小儿推拿。他认为小儿推拿不复杂。他坚信,穴位位于人身,肯定能找得到。手法是一种定式、一个动作和一个过程,只要天天练习,总能熟练。只是对于文盲加聋子的小李来说,困难多一些。但他从小李的所作所为中已经看到成功的希望!

这个时候,他猛然想起徐谦光曾经赠送的书。

原来他的母亲就是徐家那个奶妈。他学习和运用小儿推拿本来有先天优势。但他不愿意同弟弟一道跟随妈妈学习。他从小能读书,会读书,读书读出了名堂。他学习成绩很好,考取省属中学,后来又考取大学,再后来漂洋过海,留学日本。对于青年戚今含来说,他的志向不仅仅是要振救患病儿童,而是要振救整个中华民族。

他永远不会忘记,那次妈妈央求他回家。并带他去到已经病入膏肓的徐谦光病榻前。徐爷爷送给他两样东西。一个是用细丝线缝住口子的秀美的绸缎小荷包,也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锦囊,另外就是一本《推拿三字经》。气息已经有些微弱的徐爷爷夸他是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学识渊博,会有好前途。徐谦光对他说:“这个锦囊装着我一生的成功。我不敢给他(即徐谦光的儿子),我怕他毁了咱几十年积攒起来的家业和声誉!”

“还是给少爷吧!他挺好的”他回答。

“挺好?”徐谦光眼睛直视着他,盯得他有些心慌意乱。“不要骗我了!他的所作所为其实你们谁都比我清楚!只是你们全瞒着我!”

“哎—”徐谦光长长叹了一口气,感慨道“也不怪你们。他从小养尊处优,是凌驾于你们之上的少爷!”

徐谦光连连自责:“我错了!庄园锁得了门,关得住他的身子,却关不住他的心!”

最后,徐谦光郑重嘱托他“你见多识广,懂法律。如果少爷改邪归正,可以留给他一点。如果他仍然这个样子,那你自己做主,让它利国利民!”

对于《推拿三字经》,徐谦光指着封面说:“只有你有能力改编它。你要多用些功夫,将你妈妈和弟弟的经验总结进去。”

记得当时,面对病情深重的徐爷爷,为了宽其心,他不住点头,表示一定照办。可在徐谦光归天之后,他越来越觉得自己一个外姓人不能随意插手徐家事务。于是,在拆开徐氏锦囊,发现里面有徐家地契的时候,就找到徐氏宗亲,找到当地政府。最终,根据徐谦光的遗愿将这些产业全部捐献给了国民政府。因为,少爷走上的是一条危害当地百姓和社会的路,走上的是一条不归之路。

戚今含也想到过徐老对他的嘱托。但看了看《推拿三字经》,发现问题太多,文学价值太差。他本身对小儿推拿没有兴趣,于是就将这本书压在书箱最低层。

那一天,为了李德修,他从箱子底部翻出已经发黄的书。他本是全国知名教育家和书法家。他知道启蒙读物的重要性。他将书中不押韵的地方作了修改,对穴位和手法进行校正,删去冗长、陈腐与繁杂。最大限度地对小儿推拿操作进行简化,以适应李德修的特殊情况。如不再分男左女右,只推左手;揉法不讲方向,顺时针与逆时针各揉同数;重视症状,根据主要症状而不是中规中举的辨证结果确立处方;上推为补,下推为泻,弄不清补泻就来回推;处方穴位少,一般不超过5个,甚至只用1个穴位等。不少地方专门特别注释。

整理完毕,如释重负。他站在窗前,仰望星空,百感交集。他心中默默念叨“徐老,弟子终于完成了你之夙愿”

他找到李德修。郑重地将修改好的书交到他手里。

“我不会读书!”李德修连忙摆手,不敢接受。

“拿着!”他几乎以命令口吻。

李德修惊呆了。他从来没有见过校长发这么大的火。只得双手接过书。

“坐下!”戚校长语气和蔼了一些。

接着,戚校长详细比划了自己的打算,比划了徐谦光和徐谦光的书,比划了自己的母亲和胞弟的故事。

李德修觉得有趣,更感悟到了戚校长博大的情怀。

“但是我不识字!我一点也不会!”

“不要紧!谁生下来就识字?谁天生就会?我看你一定行。”

听到这里,李德修瞪着大大眼睛。然后,坚定点了点头。

“不识字不要紧!每天晚上晚自习后来办公室,我教你。你一定要将三字经全文背下来!!”

接下来几周,每天晚上,一老一少聚集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在烟薰燎绕之中,一个比划一句,另一个马上跟读。很快李德修就将《推拿三字经》背诵得滚瓜烂熟。

会背不等于会推,会用。

戚今含虽然看到过自己母亲和胞弟小儿推拿,可他自己从来没有推过。

怎么办?

戚校长彻夜未眠!

他从历代小儿推拿著作中普遍存在穴位同名异位(如胃经、四横纹、内外劳宫、脾经、七节骨等)和手法同名异法(摩、抹、运、旋推等)现象中悟出小儿推拿很多穴位与手法并没有统一规定。后人不断地在总结与创新。

于是,他有了一个大胆设想。

这成为小儿推拿领域里一次史无前例的伟大创造!

他和李德修将徐谦光记载的28个常用穴位中的每一个穴位抽出来进行手法研究。他们先确定位置,然后不断比划着如何固定,如何握持,如何运作,如何掌握频率、时间等。常常李德修操作,戚今含感受。戚今含还让学生当模特。他远观近察,直到他认为刺激量适度,外形美观为止。

就这样,《小儿推拿三字经》有了与之相适应的实实在在的技法!

 

文章来源 公众号:廖品东教授小儿推拿

电费折扣充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