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身高发育遵循一定规律。从出生到25周岁以长高为主。25-65周岁身高基本恒定不变。65岁以后,不但不长高,原有身高还会缩减。不信的话,你去量一量爷爷奶奶的身高,将其同他们青壮年时期比较。是不是矮了2-4厘米?
有人认为老年人变矮的原因是骨质疏松、筋膜挛缩、脊柱弓背和软骨变薄。
理论上,老年人确实存在骨质疏松、筋膜挛缩、脊柱弓背和软骨变薄。它们可能让人身高缩减。但它们无法解释一个65岁以上老年人晚上比早晨矮1厘米左右的现实。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的人身高如此变化呢?
原来是椎间盘的发育与退变的自然规律使然。
椎间盘由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三部分构成。软骨板为上下端连接椎体的一层透明无血管的软骨组织,紧紧贴在上位椎体的下面或下位椎体的上面,平均厚度为1mm。纤维环位于椎间盘周缘部,由纤维成分组成,纤维环的纤维在两个椎体之间斜行,横切面成同心环状,相邻纤维环具有相反斜度,并相互交叉。髓核(nucleus pulposus)是乳白色半透明胶状体,富于弹性,位于两软骨板与纤维环之间;由软骨细胞和蛋白多糖基质构成。很象一个橡胶球。
椎间盘之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软骨板其实是椎体的表面,从上下方固护着髓核。纤维环则从四周固护髓核。不让髓核逸出。髓核一旦突破软骨板和纤维环束缚,临床上就称之为椎间盘突出。
脊柱由椎骨和椎间盘构成。椎骨质硬,变化不大。椎间盘为软组织,伸缩性强。人体共有23个椎间盘。其厚度占到整个脊柱长度的1/5-1/4,达到12-18厘米。其中,从颈椎、胸椎到腰椎,椎间盘厚度递增。腰部发达的椎间盘可以达到1厘米厚。椎间盘的发育规律为:从出生到25周岁左右发育增厚。25周岁后开始退变。65岁以后,退变更加厉害,几乎完全变薄或骨化。
椎间盘的厚度改变主要取决于髓核的变化。儿童和年青人,髓核含水量多,弹性好,椎间隙宽,人就长高。老年人,髓核脱水,弹性差,椎间隙变窄,人就矮。睡卧时,髓核没有纵向压力而舒缓,故人早晨人高些。直立一天,髓核受压,故傍晚人矮些。
作为推拿教师和临床推拿师,我们大家心里都装着椎间盘的生理、病理和椎间盘突出症的调治等重点教学内容。但是,并没有将其同儿童增高相联系。导致自己临床上奇特的思维和对儿童增高理念与手法的创新还因为一次偶然的事件。
那是十多年前的一件事。
我的诊所在成都体育学院附近。那一天,体育学院熙熙攘攘,到处是人。晚上来到诊所按摩的年青人特多。一问才知道是征兵集中体检。
一对父子来到诊所,没有说话,默默地看着我们推拿。晚上9点关门时,为父者突然给我递烟,还要塞钱。
“不要这样!”我严厉拒绝。
“老师啊!有没有什么方法让孩子立即增高一点?”
我开始认真打量这对父子。因为这不是一般人应该问的问题。
见我疑虑,为父者立即说“孩子特想当兵,今天去报名。最低身高标准是1.62米,孩子才1.61米。怕明天体检通不过”
本想挥手驱赶父子,看到孩子渴求的眼神和父亲焦虑的表情,手就打住了。
“立即增高一点?应该有办法。”这得益于我对椎间盘的深刻的认识。
听我这样一说,父子俩眼睛闪烁着光芒。
“但增高只是暂时,很快会回缩。如果现在增高过关,进入部队复查怎么办?”
“只要现在增高就行!能入伍就行”父子俩哀求。
“那好!我帮你们”
“真的能行!?”
“不骗你!”
当晚,牵引1小时,推拿半小时。第二天早晨7又牵引1小时,推拿半小时。10点钟孩子体检,高度1米63。
那天中午,我收到孩子爸爸给的一个红包。
那个孩子现在已经是某集团军的一位团长。
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
老年人适时牵引有助于放松肌肉,扩大椎间隙,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如果对小孩子进行牵引呢?
小孩的椎间盘处于发育旺盛阶段。适时牵引会不会令椎间盘扩张?会不会所有椎体间隙都比没有牵引时增宽?
人体共有23个椎间盘!如果,通过推拿,让一个椎间盘那怕只增长1-2毫米,23个椎间盘理论上就可以增高2.3一4.6厘米!这是一个伟大的工程。我被自己的推理惊呆了。
从此,我致力于儿童增高脊柱手法的研究。我们设计的特殊的脊柱手法成功地让许多孩子在遗传允许范围内多长高了几公分。
当然,这个方法刺激量大,初始操作,小儿常常啼哭。
结合传统中医理论。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只有木具有升散和长高的特性。
肝属木,应春,主生长。所以,促进孩子生长更多应该考虑肝。我们为促进孩子增高,让妈妈们每周给孩子吃1-2次猪肝或羊肝就是这个道理。
树木生长,关键的部位在哪里?
肯定是树的主干。
人的主干无疑就是脊柱了!赶快行动起来,拔苗(脊)助长吧!
文章来源 公众号:廖品东教授小儿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