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厌食(教材样稿)

评论164

新版《小儿推拿学》教材编写已经启动。写了一个样稿。发布于此。望大家提出意见。

小儿厌食

【概述】

厌食指小儿较长时期不欲进食,或厌恶进食。该病以1~6岁小儿多见,病程较长,很难确定具体发病日期。由于厌食,小儿营养摄入不足,常影响小儿生长发育,降低抗病能力,使之易罹患其他病证。--定义与意义

西医的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肠炎等以食欲不振者可参考本病。--范围
推拿治疗小儿厌食源远流长。殷商时代,早期的按摩手法就用于脘腹疾病。春秋时期的导引图有引“积”与引“气逆胀满”两法。《内经》谓按摩可以“按积抑痹”。晋代葛洪创立捏脊术和抄腹法,流传至今,家喻户晓。--与推拿关系

【病因病机】

厌食的基本病机有虚有实。虚为脾虚失运,无力运化。实为中焦积滞,胃肠无空间受纳食物。临床多虚实互见,而以实为主。--鲜明地提出基本病机。本病较复杂,故有虚实两大病机
致虚因素有素体脾常不足,或喂养不当,如乳食品种调配、变更失宜,或乱投饮食,或乱投补品,或过用寒凉,或因小儿神气怯弱,卒受惊恐,致脾气受损。
实证或为积食,或为宿粪,或为痰饮,或因情志郁结,肝气不畅,胃肠气体太多,气体压过高等。使胃肠空间相对或绝对减小,影响受纳。--病因

实证实在脘腹。以脘腹胀满、疼痛、口臭、苔腻、夜卧不安为特征。虚证虚在全身。以营养不良为特征。放在诊断中好呢还是这里好?大家有何看法?个人觉得放在诊断中好些。突出了中医特色。

【诊断】

1.长期不思进食,厌恶摄食,食量显著少于同龄正常儿童。

2.可有嗳气、泛恶、脘痞,大便不调等症状。精神尚好,活动如常。

3.排除其他引起食欲不振的疾病。

【治疗】

一、治法

虚证宜健脾益气。实证宜消积导滞。—治法

对于积滞还应辨明其为有形还是无形。分别辅以消食、通便、化痰、行气等方法。--其它

二、基本方

方1

组成

补脾经(3分钟)

点揉足三里(1~3分钟)

捏脊(3~10遍)

方解

补脾经调脾胃,助运化、增进饮食,促气血化生;足三里健脾和胃,增益气血;捏脊为传统方法,单用即有增进饮食疗效,配合补脾经和揉足三里更能调补脾肾,化积导滞。全方攻补兼施,以补为主,是各种虚证厌食的基本方。

方2

组成

掐揉四横纹(先横向推四横纹1分钟;再纵向推每一横纹令热;继从食指纹路起依次至小指每指揉3掐1,为一遍,共5遍)

运板门(运板门1~2分钟;3揉1掐约50遍;捏挤10次。来回推之令热)

运内八卦(1~3分钟)

清胃经、清大肠(各1~3分钟)

脘腹部直接操作(分别运用分推、按法、揉法、振法、荡法、挪法、摩法、抱肚法和抄腹法,约10分钟。详见穴位章“腹”的具体操作)

方解

推四横纹、运板门为消食化积经典穴位;板门素有“脾胃之门”,能升清降浊,去胀除满;运内八卦宽胸理气,和胃降逆,配合四横纹和板门消导之力更强。清胃经直清胃中腐浊,清大肠清洁肠道。胃肠得清,腑气得降,诚治病求本。

脘腹部直接操作能改变腹腔系统内能,增强局部压力,激荡内体器官;胃得激荡则排空,肠因激荡而蠕动,均利于进食。其中的荡法、挪法、抱肚法和抄腹法化积作用直观、迅速、有效。全方以化积滞见长,适用于一切有形或无形之积滞,增进食欲疗效确切。

三、操作指南

(推拿以操作为主,以配穴为主,加入“操作指南”更能突出推拿特点。)

1.临床多虚实夹杂。故方1方2大多根据具体虚实情况进行组合。实证以方2为主,虚证以方1为主。

2.补脾经和清胃经相须为用。冠以“健脾和胃”术对。虚多实少则补脾经为主,如6或7数,清胃经为辅,如4或3数。反之实多虚少则清胃经为主,补脾经为辅。推数比例亦然。

3.胀满在脘,以宿食为主,重点清胃经。胀满在肠,宿便为主,重点清大肠。胃肠功能不调,二者配合用之。

4.腹部直接操作为推拿优势。虚证、实证均宜用之。虚证手法宜轻,多用摩腹、揉腹、振腹。实证手法稍重,多用挪腹、荡腹、振腹等。

5.推拿优势在于化积。实证易于显效,虚证有待时日。

四、辨证加减

1.食滞胃脘

厌恶进食,饮食乏味,食量明显减少,胸闷脘痞,嗳气泛恶,口臭,进食稍多,则脘腹饱胀,或疼痛而拒按,夜卧不安,大便如败卵,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濡。以基本方2为主,方1为辅。加掐揉小横纹(5~10遍,化积化浊,泻热),振中脘(向下振按中脘约1分钟,为降为泻,消食有效),点脾俞、胃俞(各10次,善调理脾胃之气),揉天枢(1~2分钟,化积要穴,调和胃肠气机),推七节骨(先下推1~2分钟,再上推1~2分钟,升降脾胃,补虚泻实,促进运化)。括号内方解有无必要?(1版中有)

2.脾胃气虚
口中无味,不思进食,食量减少,形体消瘦,面色少华,精神不振,或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以方1为主,方2为辅。加揉脾俞、胃俞(各2~3分钟,调理脾气),推上三关、揉外劳营、揉关元(各1~3分钟,能温阳化气,助运化,散阴寒),摩揉神阙(摩、揉、振、按肚脐,共约6分钟,温助元阳,补益脾肾,温化寒水,增进饮食),推上七节骨(1~2分钟,补益脾气,升提气机)。

3.胃阴不足

口燥咽干,活泼好动,拒绝进食,食少饮多,皮肤失润,大便干,小便短少,或烦躁少寐,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花剥苔,脉细数。方1方2并重。加揉内劳宫、清天河水、揉二马(各1~3分钟,滋阴清热,利于胃阴恢复),分手阴阳(1~2分钟,平衡阴阳,调和气血,利枢机),推下七节骨(为清为降,有利于保存津液),掐承浆与廉泉(以拇、食二指同时掐二穴,10次,能增液润燥,利于缓解口燥咽干而增饮食)。

4.肝气犯胃

不思饮食,进食量每受情志影响,恶心,呕吐,脾气暴躁,或忧郁,胸胁苦满,苔薄,脉弦。以方2为主,方1为辅,重点操作分推腹阴阳,揉腹与摩腹。加清肝经(1~3分钟,清肝、疏肝解郁以增饮食),搓摩胁肋(5~10遍,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下推膻中(1~2分钟),点肝俞(10次,调理肝脏气机)。

【注意事项】

一、掌握正确喂养方法,根据不同年龄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品种多样食物。

二、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做到“乳贵有时,食贵有节”,不偏食,不挑食,不强迫进食,饮食定时适量,少食肥甘厚味,多食蔬菜及粗粮。

三、遵照“胃以喜为补”的原则,先从小儿喜欢的食物着手诱导开胃,待其食欲增进后,再逐步按营养需要给予食物。

四、培育小儿健康饮食习惯。许多小儿厌食都与不良饮食习惯有关,如餐前零食、饮水;就餐时看电视、听音乐、讲故事等。不少家长为了能让小儿多吃东西,不惜哄劝与许诺。这种方法不可取。
可参考链接方法培育小儿健康饮食习惯

1.郑重地告之小孩,一日三餐是人之生命所必须。不认真吃饭,就会挨饿,就不漂亮(女孩)或“酷”(男孩),而挨饿不好受(产生痛苦)。

2.规定用餐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一般30-40分钟)。告之用餐时间专门用于吃饭,除此之外,别无其它时间和其它食物可以食用。

3.父母严格履行诺言。如用餐时拒食,即使他(她)水米未沾,40分钟后也结束用餐;且在两餐之间,不给予任何食物,也禁止其自寻食物。

4.下一餐开始时,告之应珍惜吃饭时间,抓紧吃饭。
刚开始时,孩子不相信父母,常常胡闹。只要父母严格遵从程序,经过1-2次挨饿后,小儿将有很大转变,直至彻底纠正厌食。
记住:饿一两顿,是为了今后不挨饿。

纠正的不仅仅是不良饮食习惯,甚至可能是新的人生观(办事认真、专心致志)的形成。

电费折扣充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