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派小儿推拿的传说

评论346

我曾经听到一个关于海派小儿推拿的传说。

说是上世纪20-30年代,有一个名叫戚子耀的和尚(注意喔!三字经流派普遍认为,三字经流派的真正起源在于李德修先生,而李德修则得益于清泉中学戚今含校长的点拨。他也姓戚啊!)曾经在青岛学习并从事小儿推拿。他功力深厚,人缘广,又热心为群众服务,于是他化到很多缘。后来,他来到上海,继续行医,救苦救难,普渡众生。当时,他在上海滩上很有名,有许多人拜他为师。于是,他将山东三字经流派的技法带到了上海。

到了50年代,上海举办全国推拿师资培训班。当一位老师讲到小儿推拿时,下面一个学生坐不住了,他举手说他们那个地方的小儿推拿不是那样做的。老师当时就让这个学生表演。这个学生在课堂上演示了他们民间的操作。他在五指罗纹面上“旋推为补,直推为泻”。其优美的手法,独特的技艺感染了很多学生,以至于学生们都不想听老师讲“上(向心)推为补,下(离心)推为泻”,而专门向这位学生学习了。

这可气坏了老师,他不服气。当学生们实习的时候,老师将他认为系统、全面、熟练掌握了他所教授的手法的几个学生安排在第一诊室,而将展示手法的学生安排在第二诊室。要求他们每天详细记载患儿的基本情况、推拿处方、推拿时间和效应。而每天的小儿推拿挂号是随机分配的。一个月后,他让病案室的老师去统计和评价两个诊室的疗效。

结果,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由那个学生主导的第二诊室的临床疗效超过了他所继承与学习的那种手法的第一诊室。

他不得不服!最后,他也认真向学生学习,并在自己的教学中融合两种推拿手法。

这件事最终被卫生部知道了。卫生部专门组织专家对那个学生所在地的小儿推拿进行了调研。并派人帮助那个学生进行学术总结。

那个学生名字叫刘开运,就是湘西小儿推拿流派的代表人物。

电费折扣充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