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瞬目也称“眨眼”,指双眼睑非随意性暂时性闭合运动。眨眼乃人之本能。人在自然状态下每分钟眨眼10~15次。若开合失常,眨眼过度频繁,称为异常瞬目,俗称挤扎(弄)眼。多见于3~9岁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中医文献有“目劄”(《证治准绳》)、“目连札”(《幼幼集成》)等记载。《审视瑶函》“目札者,肝有风也。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而不能任,故目连札也”。
西医认为异常眨眼只是一个症状,可见于多种眼病和内科疾病中。
知识链接:眨眼的生理作用
瞬目为眼睑极短暂的不由自主开合,持续0.3~0.4秒,间隔3~4秒。瞬目有助于泪液分泌,润湿眼球,保护角膜,避免异物和损伤。不眨眼,眼球泪膜很快蒸发,眼睛将干涩、刺痛、流泪。眨眼受大脑皮层控制,传入通路为三叉神经,传出通路为面神经。闭眼肌肉为眼轮匝肌,形似车轮,环绕眼睛。睁眼肌肉主要是提上睑肌。两组肌肉协调是眼睛开合自如的基本条件。
【病因病机】
肝旺风动为异常眨眼的基本病机。
肝开窍于目,肝风动则目连札。肝旺风动,既可因脾虚,土不荣木;也可因肾精亏耗,水不涵木。
【诊断】
眼睑频频眨动,不能自主控制。神情专注时可暂停眨眼,移时复如故。部分患儿眨眼时可伴耸肩及面部抽动。眼科检查大多无异常。
【治疗】
一、治法
平肝熄风为本病的基本治法。因脾虚者,辅以健脾益气。因肾阴虚者,辅以滋养肾阴。眼局部操作贯穿始终。
二、基本方
组成
头面四大手法(共操作3~8分钟)
清肝经与补脾经、肾经(根据病情各补或清3~5分钟)
捣小天心与揉二人上马(捣小天心至局部麻木,揉二人上马3~5分钟)
按揉照海与申脉(同时按揉3~5分钟)
上月球与垂杨柳(各1分钟)
眼局部操作(见操作指南)
方解
补脾经培土荣木,补肾经滋水涵木,治其本;清肝经平熄肝风,疏散风热治其标。捣小天心定惊止瞬,揉二马加强补肾阴。头面四大手法环绕眼周,调和阴阳与气血,疏风明目,近治止瞬,配合眼局部操作疗效更佳。上月球和垂杨柳反常刺激,改善大脑供血。全方小儿推拿特定穴与传统腧穴及眼睛局部操作相结合,熄肝风,滋养眼,适用于各种频繁瞬目症。
三、操作指南
1.一般先做头面四大手法。操作时间宜长。推坎宫的位置可低一些,以推在眉毛上为宜,俗称抹(推)双柳。然后眼局部操作。可参考下述套路:①扫散头侧少阳经半分钟。②食中二指置于眼球轻轻振按20-30秒。③点睛明、鱼腰、承泣,四白,每穴点10~20次。④拇指与食中二指相对提捏患儿眉毛3~5次。⑤按揉目上眶,宜抱儿同向坐于腿,两手食、中指并拢,置于目上眶内,缓缓揉3按1,常配合振颤,1~3分钟。
2.照海为足少阴肾经穴位,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申脉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在足外侧、外踝直下方凹陷中。照海与申脉位置相对,一内一外,一阴一阳。以拇指与食指同时置于二穴按揉,多3揉1按。照海与申脉为八脉交会穴,照海通阴跷脉,申脉通阳跷脉。二跷脉从下走上,直至眼目,职司开合眼睑。同时掐揉,重点掐揉,能交通阴阳,使眼目开合动静有常。
3.清肝经为治标之法,宜先推久推,多在5分钟以上。然后根据病情,或补脾经,或补肾经,或脾肾双补。但总以清肝经为主,补脾经或补肾经时间不宜超过清肝经。
4.上月球为悬吊小儿,其法为一手托儿下颏(较大患儿以肘窝托)一手托后枕部,将患儿上提,使之悬空,并配合前后摆动;悬吊10秒左右,放下,再悬吊,操作1分钟。垂杨柳为将小儿倒立。其法为提儿双脚,将其倒立,倒立与放下交替,1分钟。上月球与垂杨柳二法反常刺激大脑,对异常瞬目或有奇效。
5.眼目操作最有技巧,轻则无效,重恐伤及眼球。可嘱患儿闭目,心情放松。操作按、揉或运法时,可适当增大接触面积,并配合振法,使手法刺激柔和。本病推拿力度和时间以患儿刚有泪水溢出为佳。
四、辨证论治
(一)脾虚肝旺
以眨眼频繁,眼睛易于疲劳、喜揉拭,目胞浮肿,面白神疲,形体肥胖,急躁易怒,多动,舌淡,脉弦,指纹淡为特征。治以培土抑木。基本方重点补脾经,清肝经,揉申脉照海。加捏脊3~20遍,点揉脾俞、肝俞各1~3分钟,搓摩胁肋5~8遍,舒肝理气,揉膊阳池1~2分钟。
(二)阴虚生风
以病程日久,胞睑频频眨动,眼干燥、涩痛、奇痒,目赤、头晕,消瘦、左面颊红,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指纹浮红为特征。治宜滋阴补肾熄风。基本方重点补肾经、清肝经、捣小天心、揉二马。加揉百会与涌泉(两手一上一下,同时轻柔操作1~2分钟),纵擦肾俞令热。
【注意事项】
一、眼病积极治眼,如倒睫、慢性结膜炎、沙眼、角膜炎、屈光不正、干眼症等。抽动积极止抽,参考本书抽动症。
二、泪膜稳定性降低是患儿频繁瞬目的主要诱因。造成泪膜稳定性降低的内因有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外因则为不良用眼习惯,如专注看电视或电脑过久,使睑裂暴露面积过大、过久,泪膜蒸发。宜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如积极纠正厌食、偏食、异食,及时补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纠正不良的用眼习惯等。
三、研究认为儿童瞬目症是儿童发育过程中心理性疾病,如过度关心、要求较高,或较为冷漠、关心不够,均易患病。一些儿童则因模仿他人挤眉弄眼,逐渐形成异常瞬目。应辅以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