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张席珍小儿推拿流派的学术思想与技法特征

评论446

学术思想

1.切而知病,切推结合:

由于该流派的创始人张席珍老师本人为盲人,其教学对象就是盲人(许多流派骨干也是盲人,如张淑华老师等),传统四诊的望闻受限。张席珍根据盲人的特点(识记性强,手感强,触觉灵敏)确立了以切诊为主的学术思想。临床上,该流派只简单了解相关病情,就开始推拿。边推拿,边体味手下感觉,如手脚、额头皮肤的干湿与温度,颈部及寸口动脉的搏动,脘腹的膨隆与凹陷,丹田与命门的冷暖等。通过触觉发现病变所在部位、经络和异样点,确定推拿重点。将切诊发挥极致,将切诊与推拿有机融合一体。同时,也重视问诊,通过问诊了解主要病情,了解发病经过,了解治疗效应。

 

2.百病归宗,阴阳为本,建立二元论

该流派认为,小儿形气未充,体属稚阴稚阳。阳易耗散,阴易消亡。疾病千变万化不离阴阳,任何病变都可以用八纲来概括,而阴阳则是八纲的总纲,因此,只要把握住了阴阳两纲就把握住了疾病的本质。本于此,该流派从阴和阳立论,创立阴阳二元论。分别针对阳证(纲)和阴证(纲)特别设立调节阴和阳的各种组合。创造性地将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相结合。其选择的证型深刻反应了儿科实际情况。同时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考虑到单纯补阳常伤阴,单纯补阴多碍阳,该流派又特别注重补阴补阳不宜太过。如常将推上三关和退下六腑,将各种阴阳套路按一定比例联合运用,以调平阴阳。

 

青岛张席珍小儿推拿流派的学术思想与技法特征

 

3.天人合一,按时开穴

该流派将盲人擅长的五行和八卦推算与小儿推拿相结合。重视子午流注理论,在治疗小儿咳嗽、发烧、腹泻,以及每天定时而发的一些病症时,多掐指计算该症状出现时辰所属经络(气)的盛衰,五输穴(井、荥、输、经、合)的开合,卦运的推算等。并根据时辰变化、五行生克、八卦演绎等确定穴位、方向、手法等对小儿进行调节。张席珍前辈就根据《内经》“顺之(天)则倡,逆之则亡”的训诫,认为天人关系失调是百病之源(疾病的基本病机之一),调节天人关系就成了该流派治疗小儿疾病的基本思路。

 

4.强调内功,形神合一:

该流派除强调基本手法练习外,还特别注重练功。自创“三步练功法”(二元辩证、穴位配伍和手法练习),要求学员内外皆修。练成后,识病准确,成竹在胸,施术自然,动作圆润,呼吸调匀,手感灵敏,探穴准确,易于得气。而具体小儿推拿操作时,则要求在有限时间内全神贯注,做到手到、心到、意到、气到,实现形神完美结合。

 

技法特征

1.左右对称,全身按摩,完整套路:

该流派本为盲人所设,又是为了盲人教学,因而执简御繁。临床以八大套路为主。左右手穴位均推,从头至脚,前后均设计有步骤。寓灵活变化于看似不变之套路之中。

 

2.手法以推、揉、颤为特色:

推法总结出“直推一条线,运推穴相连,分推向两边,合推朝中间,刮推指缝现,搓推往来返”等经验。在穴位或重点部位操作时多行振颤法,或采用揉3振1复合手法。揉以和之,振颤产生波,既有助于推拿信息和能量的深透,又有助于其扩散和传导.

 

3.手法轻快、柔和:

该流派力度较轻,被形容为清风拂云,水波荡漾。患儿大多感觉舒适,一般不会哭闹。其频率特快,常达到每分钟200次以上。

 

4.操作时间短,一般5分钟左右。

该流派涉及部位多,穴位多,操作已经覆盖了小儿头面、上肢、胸腹、腰背和下肢等全身部位,但因操作频率特快,故整体小儿推拿操作时间短。少则2-3分钟,多则5分钟。因时间太短,就不需要介质,且小儿更易于接受。

 

5.特殊穴位定位与推法

(1)肝、心、肺、肾等穴位的特殊定位。该流派与传统小儿推拿的五经穴位于手指螺纹面不同,规定为从指尖到掌指横纹(掌指关节处)的直线。

(2)特殊的肾经推法。该流派认为向心从小指尖推向指根为补肾阴,反之离心从小指根推向指尖为补肾阳。

(3)突出重点,主穴先推:该流派虽然有一定套路,但推拿时,多根据病情,将适应主要症状的穴位先推。如以清热泻火为目的时先平肝、清心、清肺;如欲滋阴清热则先推天河水、补肾阴、分阴、揉总筋等。

 

6.数字有阴阳,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电费折扣充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