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张席珍(3分钟)小儿推拿流派的整理与研究感悟

评论2K1

以小儿推拿为业,自然关注行业内的动向。

当别人问3分钟推拿一个孩子行吗?

以为在开玩笑,没有理会。

但当第2个人问起,第3个人问起的时候,你不相信都不行了。

上网查了查,是一个以张寄岗为首的团体所进行的小儿推拿。

青岛张席珍(3分钟)小儿推拿流派的整理与研究感悟

 

我教小儿推拿,我天天给很多小儿推拿,我还一边推,一边感悟和思考小儿推拿。在我看来,小儿推拿由推拿处方构成。处方中起码会有3-5个以上的穴位。每一个穴位就算推3分钟,也需要9-20分钟。这是我们今天将小儿推拿临床时间确定为20分钟的主要依据。而他们推拿时间只有3分钟,却涉及几十个穴位。也就是说每个穴位都一带而过。刺激量哪里上得去呢?怎么能达到阈上刺激呢?而阈上刺激可是生理学上产生反应的基本要求啊!没有足够的刺激量,疗效又怎么能有保证呢?

所以,我认定那是骗人的!我想我有责任去揭露这种骗局!

带着这种心情踏上了去青岛的路。

到了青岛真的惊异于小儿推拿的普及。几乎每条街上都有几家小儿推拿店铺。这让我看到了小儿推拿广阔的市场前景。我们进入到的每家店铺都要问他们的师承。结果约有1/5的主人说他们或多或少与张寄岗小儿推拿相关联。

这就奇怪了。如果一家骗人还好说。那么多家生意都做得好,都说与张寄岗有关系就不好解释了。

我有了一种好奇心。

在办公室里,终于见到了张寄岗先生。他今年66岁。个子不高,干练、清瘦、目光有神,反应和动作非常敏捷。

开门见山,我直接问了张寄岗先生的师承。

他谈到了他父亲张席珍的往事。是以一种极度崇敬,又极度自豪的语句讲述的。

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作为张作霖的部下,他爷爷在东北曾经为保家卫国而战。失败后逃往到了青岛。由于有文化,又带过兵,便进入到青岛市政府为官。

有这样的背景,在很多人看来,他的儿子张席珍的前途应该是光明的。

但光明不起来!

一是兵荒马乱,国家一团糟,国家前途未卜,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二是张席珍读到初中的时候,一天早上醒来,突然觉得眼前有些模糊,衣服扣错了扣子,鞋子也找不到了。吃饭时,拿着馒头却醮不到果酱。他对妈妈说眼睛又痛又痒又涩。

妈妈立即带他去了教会医院,诊断出来了。他患的是一种罕见的眼底病变。

很快,张席珍完全失明了。

伴随着视力完全丧失的是这个孩子的性格。从此,他整天不说一句话,常常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里,眼睛里淌着泪。

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啊!

终于有一天,父亲说:“眼睛虽然瞎了,但不应该消沉。应该想办法让他学一点手艺,未来才会自食其力。才能生活得下去”这个时候,祖父却说:“应该是天命吧!我早就觉得这个孩子有学医的天赋,建议让他跟我学,你们却不让。现在眼瞎了,不学也不行了”。末了,再次说“这肯定就是天命!”

从此,张席珍跟着自己的祖父学习中医。

为了他能有更好的发展,父亲将他送进了盲校。

在盲校里,张席珍学会了盲文,学会了推拿按摩。由于他天资聪明,有初中文化程度,口才好,加上有中医背景。毕业后留在盲校当了教师。

他教的是推拿,每天自己给别人推拿。他在推拿中体味到了快乐!

由于他看不见任何东西,不知道患儿的面色、表情、动作与形态,当然也看不见舌质和舌苔。

但他偏偏要做小儿推拿。

祖父不同意他的选择。对他说:“儿科俗称哑科。问诊不好问。小儿的毛病很多是望出来的。可你双目失明,缺了最重要的判断疾病的眼睛。也就是说你这个中医是不具备望诊本领的。当然也就辨不了证,论不了治!还是学习按摩揉筋正骨吧?”

可年青的张席珍听不进去。他说“我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我的手感和两手的协调性却是任何明眼人比不过的。”

他还说:“小儿的病虽然问不出来。但有诸内必形诸外。内在的疾病总会在外面的皮部、经络和穴道上反应出来。而感触皮部、经络和穴道却是手上真功夫啊!”

他坚信,凭着自己的双手一定能闯出一条小儿推拿之路。

从此,他认真对待每个小儿,注重体察小儿人迎脉、太渊脉、趺阳脉,体察经络盛衰、穴道开合,体察皮肤温度、湿度和柔软度。他练就了以手诊疗的绝技。而双手同时是小儿推拿的工具。他将作为诊断的切诊和作为治疗的推拿通过自己的双手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创立了崭新的小儿推拿流派。

听了张寄岗先生的介绍,心目中对他的父亲张席珍先生充满了敬意。深深体会到作为盲人的他创业的艰辛。

其后的时间里,我提出重点要看看他们的操作。当然不是只看他一个人的操作,而是要看他们流派很多人的操作。这样才能寻找到共同的东西。

在诊断室里,我们看着他接待孩子。那天他亲自推完了两个孩子,一个是发烧后咳嗽,一个是厌食。我们还看了他的一个女弟子推的两个孩子,一个是感冒,一个是发育不佳。我们还看了他认定的继承者初样明的操作。我们又去到了济南,在他的学生马红旗那里待了一整天。那天,马红旗一个人共推拿了68个孩子。

他们的操作有如下共同特点:

1.四个人的手法、步骤、穴位高度相似。证明了他们是一个流派,证明了这个流派有独特的技法。但以张寄岗和马红旗最为流畅,最为相似。流畅到几乎看不出来推的哪个穴位。整个操作完全就是一个整体,一个套路,期间连续不断,从来没有停顿过。我计了时,在整过操作过程中,从手过度到头部,其间约有1秒钟停顿;再过度到背部,可能有不超过3秒钟的翻身时间。也就是说在他们整个推拿过程中只有不到5秒钟的停顿。我形容他们的操作就象一只飞翔着的停留在空中的蜂鸟,翅膀煽动的频率快极了。他们两手协调性太好了,本来左手固握,右手推拿着,突然就右手固握,左手推拿了;他们十个指头太灵活了,时而拇指推,时而食指推,连小指有时都参与推。两手都推,十个指头都推,变幻无穷。穴位和穴位的转换太快了。当他们将上肢做完时,我发现不是要问他们小儿推拿用了哪些穴位,而是应该问哪些上肢穴位他们没有用?因为他们其实是将整个上肢皮部都包络与推拿了一遍。就我所见,只有老龙、皮罢等极少数穴位没有涉及。可以说,他们的操作颠覆了我们传统的小儿推拿穴位的理念。

2.他们都是上手就推。先上肢,次头面,次胸腹,次背部。并且以上肢为重点。一边推,一边简单问几句主诉。马红旗几乎每个孩子都要用手电照照咽喉,并看一看。但他本人却是只有光感的盲人啊!因此,我开玩笑问他“到底看到什么了?”对此,他只是笑了笑。我强烈感觉到他们的小儿推拿是一个极其相似的套路,这个套路几乎涉及到了全身各个部位。加强了全身的联系和整合。也就是说,他们的小儿推拿能够治病并不取决于某个穴位有什么作用,是什么属性,而是取决于刺激全身,连贯全身,通过全身的整合和协调去实现阴平阳秘,去升清降浊,去适其寒温。明白了这一点,我越发敬仰其创始人张席珍先生。他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根据盲人的特点,将手的感知和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张寄岗是他的后人,得到了他的真传。马红旗是盲人,另外一个有名的弟子张淑华也是盲人。看来这个流派是为盲人所创,为盲人所用的。

3.操作时间短。那个女弟子手法远远不能同师傅相比。所以,她推的两个孩子都用了6-8分钟。而张寄岗和马红旗的操作真的只是3分钟左右。

“3分钟推拿能治病吗?”问题又提出来了。

我想问大家:“补脾经3分钟够了吗?”、“捏挤板门穴3分钟够了吗?”“头面四大手法3分钟够了吗?”、“捏脊3分钟够了吗?”“摩腹3分钟够了吗?”

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够了!

奇怪啊!补脾经、捏挤板门、头面四大手法、捏脊、摩腹3分钟就够了,我们大家和学术界都没有怀疑。但张席珍流派3分钟推拿,大家就存在疑问了,这是为什么?关键是我们停留在习以为常的模式上已经根深蒂固了。大家已经形成了推拿一定是由多个穴位所组成的处方。一个穴位推3分钟,多个穴位叠加起来就至少该10-20分钟。我们平常的小儿推拿总是-先望、闻、问、切四诊,然后根据四诊情况进行分析,找出病机,确立证型。然后确定推拿处方。对于处方中的穴位,必须进行固定,推拿,按部就班,推深推透。常常左手拿持,右手推。推完一个穴位,再转移到另一个穴位。重新用左手拿持,重新用右手去推。穴位和穴位之间肯定有间隔,少则几秒,多则十余秒。如此思维和程序,3分钟是肯定不够的了。

我强调的是,因为他们流派的操作太快了,如行云流水一般。手法几乎覆盖了整个小孩的全身。因此有理由认为他们完全将整个孩子看成了一个穴位。既然小儿推拿特定穴有点、线、面之不同。长长的箕门、长长的脊柱和宽大的腹部都是一个穴位。那么,稍加延续和扩展是不是整个小孩子就是一个穴位呢?我看,在张席珍小儿推拿流派心目中,还真是一个穴位。

明白了这一点。

你就会清楚了。

那就是一个穴位推3分钟足够了!整个小孩子是一个穴位,推3分钟也应该能得气或有所反应了。

当然,这3分钟不是随随便便的3分钟。至少今天的我是达不到的!它们必须是具有张寄岗和马红旗那样功底的人的3分钟!

好好练习吧!努力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文章来源:公众号 廖品东小儿推拿

电费折扣充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