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胃肠型感冒 小儿推拿对比西医治疗临床实例观察

评论178

胃肠型感冒是因为小儿肺脾虚弱、外邪侵犯肺卫,直中脾胃而致,主要临床症状以鼻塞、鼻涕、咳嗽、发热等外感症状以及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它既有胃肠道症状,又有呼吸道症状。因此,小儿胃肠型感冒比单纯疾病增加了小儿的不少身体负担。

此病多见于夏季,秋冬季也有。治疗从西医角度讲还是用一些解热镇痛,调整肠道菌群和促进胃动力的药物,同时多休息、多喝水,关键是对症治疗。但作为中医用中药疗效也是比较好的,因它属中医《温病学》中的“暑湿感冒”,这种情况用藿香正气口服液或颗粒往往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但鉴于小儿服药比较困难,以及用药对身体的伤害,运用中医小儿推拿疗法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 诊断标准

西医:参照《临床疾病依据治愈好转标准》

中医: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2)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月中旬在本中医专科门诊部就诊的胃肠型感冒患者32例。平均分为推拿组和药物组两种。

推拿组:16例,男孩9例,女孩7例,年龄最大4岁,最小2个月,病程1—3天有7例,大于3天有9例,腹泻次数每天4—20次不等。

常规西药治疗组:16例,男孩12例,女孩4例,年龄最大4岁,最小3个月,病程1—3天有10例,大于3天有6例,腹泻次数每天4—20次不等;两组均有胃肠型感冒一系列症状。病情、病程相近,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推拿组:

法则:解表和中、清热利湿、健脾止泻。

治法:采取辨证施治、合理取穴、推拿治疗。

(1) 开天门、推坎宫、太阴太阳、迎香、风池

(2) 平肝、清肺、清胃、补脾、取天河水、补肾阴,分阴,合阴阳、逆内八卦,运水入胃,清大小肠、板门、外劳宫、足三里。

(3) 顺摩腹

(4)下七节骨,揉龟尾;

(5)上捏脊、大椎、肺腧、脾胃腧。

 

药物组(西药):

治则:抗炎,预防脱水,必要时补液,合理喂养及用药。

治法:控制感染,调整肠道菌群,液体疗法,对症治疗。

(1) 利巴韦林颗粒、庆大霉素颗粒、整肠生胶囊,维生素B6片。发热38.5°以上服“美林”退热。

(2) 大便次数多于10次以上,有脱水征象的给予氯化钠250毫升+电解质+抗生素。

(3) 在针对病因治疗同时,口服“思密达”(蒙脱石散)。

3、 疗程与注意事项:

2组疗程均为3天,在治疗期间调整以往所有不合理饮食和治疗方法。积极进行病因治疗。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喂养牛奶的孩子暂停牛奶喂养,改为米糊、米汤或腹泻奶粉。

4、 疗程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

(1) 痊愈:大便次数小于等于每天1—2次,大便性状恢复正常。外感表证消失,伴随症状体征消失。

(2) 显效:大便次数每天小于等于2次,大便症状基本正常,外感表证基本消失,伴随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3) 有效:大便次数减轻80%以上或每天小于等于4—5次,大便性质改善,表征减轻。

(4) 无效:无好转或未达到有效标准。

 

5、 结果

推拿组:痊愈14例,显效2例,有效0例,无效0例。

药物组:痊愈5例,显效7例,有效1例,无效0例。

 

6、 讨论

小儿脾胃虚弱,肺也常不足,易感受外来邪气,外邪首先侵犯肺卫,中伤脾胃,导致肺气失宣,脾胃功能失调。从而本病主要表现有鼻塞、鼻涕、咳嗽、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一系列症状。根据辨证给予不同的手法,推拿治疗弥补了药物在功能调节上的不足之处。小儿脏腑娇嫩,脏气清灵,又为稚阴稚阳之体。只要在脏腑相应的体表部位施以轻盈柔和的手法刺激,即可起到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的作用。

①开天门,推坎宫,太阴太阳,揉迎香、风池、大椎,有疏风解表、祛邪的作用,缓解鼻塞、鼻涕症状;

②平肝清肺、清胃、补脾,清肺胃之热;

③取天河水,补肾阴分阴、合阴阳,逆运内八卦,运水入胃,滋补阴液,清热利湿;

④板门、清大小肠,下七节,揉龟尾,疏调肠腑积滞,调理肠道起止泻之功;

⑤足三里、外劳宫,温中解表、健脾;

⑥顺摩腹,调理胃肠运动及传导功能;

⑦捏脊、肺、脾、胃俞则能增加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提高肠道抗病能力,振奋督脉阳气,开腠理,调和营卫,肺气得宣、邪气表出,达到解表和中、健脾、止泻的目的。

本组观察结果显示推拿组明显优于药物组,表明小儿推拿对胃肠型感冒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是中医治疗小儿疾病的绿色疗法。

儿童胃肠型感冒 小儿推拿对比西医治疗临床实例观察

电费折扣充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