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指纹诊法 儿科望诊之辨三关

评论1.7K

指纹,是浮露于小儿两手食指掌侧前缘的脉络。观察小儿指纹形色变化来诊察疾病的方法,称为“指纹诊法”,适用于三岁以下的幼儿。小儿食指掌侧前缘的脉络,是手太阴肺经的一个分支,所以诊察指纹的变化有着与诊寸口脉相似的临床意义。故清·陈复正《幼幼集成》说:“盖此指纹,即太渊脉(寸口脉)之旁支也,则纹之变易,亦即太渊之变易。”

小儿指纹诊法始见于唐·王超《水镜图诀》,是由《灵枢·经脉》“诊鱼际络脉法”发展而来。后世医家如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清·陈复正的《幼幼集成》、林之翰的《四诊抉微》、汪宏的《望诊遵经》熊应雄的《小儿推拿广意》等,对此法都有详细的论述和发挥,使之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对诊断小儿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儿指纹诊法 儿科望诊之辨三关-图片1

由于小儿寸口脉短小,三部九候不易分辨,而指纹却比较清晰,同时小儿切脉不易合作,望指纹较方便,故对幼儿以望指纹法代替切脉。

但注意“望指纹适用于三岁以下的婴幼儿,年龄较大则指纹不显。”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望指纹内容

望指纹主要观察颜色、形态的变化,而指纹形态包括指纹的粗细、长短、深浅等。

正常指纹

颜色:淡红隐隐。

形态:粗细适中,隐现于风关之内。

正常皮肤衬以静脉颜色,指纹多为紫红色。健康儿童指纹深滞色紫,属于体质健康的表现。

ps:当然小儿指纹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幼儿络脉显露而较长;年长儿络脉不显而略短。皮肤薄嫩者,指纹较显而易见;皮肤较厚者,络脉常模糊不显。肥胖儿络脉较深而不显;体瘦儿络脉较浅而易显。天热脉络扩张,指纹增粗变长;天冷脉络收缩,指纹变细缩短。因此,望小儿指纹也要排除相关影响,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病理性指纹

中医多概括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带定虚实,三关测轻重”这句话。

 

(1)浮沉分表里

所谓浮沉分表里,是

若指纹升浮显露,相当于浮脉,为表证多外感病初期;

若指纹沉浮隐现,则相当于沉脉,为里证,包括外感病入里以及多种内科疾病。

 

(2)红紫辨寒热

指纹的颜色变化,主要有红、紫、青、白等。
指纹偏红:提示的是有寒证、表证。多为外感风寒,可见于伴有发热、恶寒、咳嗽、流涕的感染性疾病初起时。

指纹紫红:属里热证。可见于高热、咳喘的支气管肺炎等病。

指纹青色或青紫:主疼痛、惊风。可见于惊风抽搐的热极动风证。

指纹淡白:属脾虚、疳积。可见于脾胃虚弱、营养不良等症。

 

(3)淡滞定虚实

指纹细而色浅淡的,多属虚证;指纹粗而色浓滞的,多属实证。

小儿禀受阳虚,肌肤晃白,唇舌淡色者, 指纹四时皆淡,虽有病亦止淡红淡青淡紫而已。盖淡红虚寒,淡青虚风,淡紫虚热。此皆小儿根本不坚,中气怯弱,无论新病久病, 总归于虚。

 

(4)三关测轻重

小儿指纹诊法 儿科望诊之辨三关-图片2

根据络脉在食指三关出现的部位,可以测定邪气的浅深,病情的轻重。

指纹显于风关:是邪气入络,邪浅病轻,可见于外感初起。

指纹达于气关:是邪气入经,邪深病重。

指纹达于命关:是邪入脏腑,病情严重。

指纹直达指端(称透关射甲):提示病情凶险,预后不良。

 

观察指纹的机理

现代研究提示,心气心阳虚衰和肺热病患儿,大多数指纹向命关伸延,这是由于静脉压升高所致。

因指纹充盈度与静脉压有关,静脉压愈高,指纹充盈度就愈大,也就愈向指尖方向发展。

血虚患儿由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则指纹变淡。

指纹之所以会出现红紫的变化,反映的是末梢循环和血液含氧量的变化,发热时,因为血液粘稠度增高,末梢循环不畅,血含氧量下降,则指纹变现为青紫色。

对静脉的颜色、血液流通情况、血管充盈度等,为观察指纹的基础。因血液颜色与血红蛋白有关,故贫血儿童,机体处于衰弱状态,或营养不良,皮下脂肪明显消失,指纹可出现淡或红而乏泽;血液浓缩时,可出现深紫的变化;血氧饱和度降低,先天性或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时,指纹可见较浓现象。此外,对观察心脏机能情况亦有实用价值。充血性心力衰竭时,由于心脏的收缩力不足,或周围静脉充盈不足,则血液瘀积,血氧减低,指纹可呈现沉滞。在受血管的舒张或收缩影响时,指纹亦可发生相应的变化。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