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与育儿理念–附两种小儿推拿适用手法

评论223

2020“小儿脾常不足”“脾病多虚”“脾病以补为主”是当前流行于妈妈和广大医生中的普遍观点。

对此,他有不同看法。

他认为传统中医形成于漫长的封建社会。那是一个靠天吃饭的年代。从历史上看,除了各个朝代有短暂鼎盛外,老百姓大多为生计发愁,常常吃了上顿就开始张罗下顿,开始为下一顿必需的油、盐、柴、米和酱醋发愁。才刚刚开春,就想着到年底能不能杀猪,能不能有鸡和鸭,能不能年年有鱼。

他问:“过去中国人见面打招呼的习惯用语是什么?”

“吃了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对!你以为真问你吃了没有啊!才不是。吃了,肚子饱了,心里才不慌,才是安康”

他又问:“知道‘年’的来历吗?”

学生摇头。

他说:“年字是谷穗沉甸下垂形象,是收获的象征,所谓‘五谷熟曰年’”

“原来,过年是为了求丰收”

“对。再看看所有围绕过年的习俗!”

“习俗?”

“祭祀灶王爷,祭天,祭祖,吃腊八饭,除尘,腌制香腊,包饺子,吃鱼等等。那一件不彰显中华民族对吃好穿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是啊!那时候中国老百姓的理想多么简朴”学生有些感慨。

“现实永远不按人们理想运转。就是这样简朴的愿意却常常不遂人意。人们期待风调雨顺,期待五谷封登。但人们常常面对的却是旱灾、洪水、瘟疫,甚至是蝗虫。当然,还有连绵不断的兵荒马乱。”

“这应该是中国古代的真实写照”

“古代文献记载,平均每3-5年就有一次全国性的重大灾害。人口密集的黄河流域灾害年年有。统治者为了权力从来没有停止过局部的争战”

“是的”

“因此,在那种特定条件和环境中,节简是必须的,是生存之道。”

“当然!”

“所以,尽管中国人非常疼爱孩子。宁可自己饿也不能饿孩子,宁愿自己穿差些,也要让孩子风光。他们自己没有文化,就把学习文化,考取状元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

“望子成龙嘛!”

“但是,在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即使自己勒紧裤带,也不能留给孩子多少富裕!”

“听父母说起过他们那个年代,我肯定活不出来”一个学生说。

“虽然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但在诗人眼里,常常‘满目尫羸,遍地饥荒’”另一个学生补充。

“所以,在吃不饱穿不暖的年月,孩子的病大多与营养不良相关。”

“有道理!”学生点头。

“对于这种情况,有时候只要改善营养,身体就会强壮,病魔就会祛除。诸如腹泻、便秘、厌食(食物粗糙,甚至野菜所致)、水肿(蛋白缺乏)、腹胀、臌胀、虚劳、腹痛、呕吐、疳积等病症常常可以不药而愈!”

“不药而愈?”学生瞪大眼睛。

“不可能吧?哪还要中医干啥?”他们不相信老师的说法。

他没有与学生争辩。随口吟诵起“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畅脾神”。

学生有些不解。

他继续背诵“当归生姜羊肉汤,虚人服之即安康”

学生哪里猜得透他葫芦里卖什么药,默不做声。

他突然问学生:“第一首歌诀叫参苓白术散。它是健脾益气良方。注意它的组成:莲米、茯苓、扁豆、党参、山药、苡仁、大枣,说药也是药。其实它们是那个年代难得的珍贵食品!陈皮和砂仁既是药,也是调味品和香料。后面那首歌诀说的是当归生姜羊肉汤。方中的羊肉更是那个年代求之不得的精美鲜香!显然,羊肉才是那个方的主要成份”

“不会吧?”学生不同意。

“其实,旧时的中国和中医,任何禽肉都能补身体。大的如大象、老虎、犀牛、梅花鹿,小的如麻雀、蛤蚧、老鼠、蚂蚁。哪样不入药?哪样不是中药中的上品。还美其名曰……”说到这里,他故意放慢语速。

“血肉有情之品!”学生接了上来。

“对!”他赞扬学生“更不用说阿胶补血汤(驴皮)、乌鸡白凤丸(鸡肉)、鹿茸精(鹿血)、龟龄集(连壳都舍不得丢掉)之类了”。

“有道理”

“可惜,在那个岁月里。人们要吃上这些东西,真还是奢望!”

他笑着问学生:“咱们参观大邑县地主庄园(川西民俗庄园),刘文彩可是川西第一富豪!他吃的啥?可不是顿顿大鱼大肉。他最期盼的竟然是鸭脚上的蹼!”

“真的生活简单!”

“哎!”谈到这里,联想到困难年代1959年出生的他自己,不禁叹息了起来。他的话也感动了学生。四周死一样的寂静。

“时代终于变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奔小康”他打破沉默。

“就像你们,也有来自边远山区。无论怎样,面包总是有的,衣服总鲜艳,买一部手机和电脑肯定不成问题!”

学生们面面相觑,没有说话。

“现代人们的体质也发生了根本变化。营养不再缺乏。孩子出生时的身高和体重远不是咱的父辈们想像得到的。1949年中国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不到2.5公斤,身高不足46公分。也就是说,现代儿童先天充足了许多。作为主要食源提供者的妈妈不再饥饿,不再缺少油水。反之,顿顿煨鸡汤,天天鲍(鲫)鱼肉,导致奶水浓稠,蛋白质和脂肪超标”

“是啊!一位妈妈乳腺有问题,我让她将奶水挤出来喂。我看见挤出来的奶上面凝结着厚厚一层油!”

“奶为气血所化。血中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奶水当然也就逃脱不了三高!”

“难怪,现在孩子普遍比过去减少很多。孩子吃了奶就不再想吃其它辅食”

“OK!”他做出特定手式表扬学生。

“知道卫计委最近下发的一篇通讯吗?”他问。

“什么通讯?”

“关于中国儿童体质状态的调查”

“结果如何?”

“每10个儿童就有一个肥胖儿!每4个成年人就有一个高血压”

“肥胖-高血压?它们可有关联!”

“所以,卫计委最终结论:警惕啊—营养过剩和‘以补为主’带来的危害!”

“老师!振聋发聩啊!”

“所以,与时俱进!今天的客观情况要求我们对于脾胃疾病的治疗,不再是补脾,应该消导,疏通,清泻,解毒!如果一味补脾,只会造就更多的肥胖和高血压!!”他的话斩钉截铁。

因此,他在小儿推拿中,补脾经不如运内八卦、揉足三里、摩中脘、揉板门、掐四横纹多。

一天,他看见一个学生一手拇指按在板门不停揉动,另一手拇指与食中二指挟持患儿小指指间关节纹路(四缝穴之一),揉3掐1;并依次掐揉无名指、中指和食指同一部位。他意识到这是一种连动操作。他为学生的创造能力点赞。他连忙召开会议,推广学生的经验。他总结说“板门化积化痰顺气,四横纹消导积滞。同时操作,犹如中药‘相须’配伍,二穴共振,相互激励,将催生出更好的叠加效应。”

学生的发现对他启发很大。当遇到孩子咳嗽、气喘、痰鸣等痰浊壅盛病症的时候,他将板门和掌小横纹连动操作。其术式为:一手拇指甲掐板门,另一手拇指甲掐掌小横纹。板门顺气、消积,治脾胃,杜绝生痰之源。掌小横纹化痰豁痰,清理痰盂(贮痰之器)。二穴同用,相得益彰,标本兼治,成就化痰镇咳之功。

 

文章来源 公众号:廖品东教授小儿推拿

电费折扣充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