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岂是药物?脾经可在桡侧?–读《幼科铁镜》有感

评论510

1976年,三台中学,6个高中班。

那年月,中学生要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学校响应号召,为了毕业生上山下乡有用武之地,开始试点让在校高中学生学习农村实用技术。学校领导觉得医学和农业机械在“广阔天地”有用场。他们班有幸被选择成为“红医班”。从此,本来就薄弱的数、理、化、英语、历史和地理完全与他们绝缘,42名同学每天要做的事就是背诵汤头歌诀,跟医生诊病和到田间地头采草药。

印象最为深刻地是中药寒、热、温、平四性歌诀。那个时候,每天上学路上,他和几个同学总是一边走一边互相间抽背。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药有温热,又当审详,欲温中以荜茇,用发散以生姜。五味子止嗽痰,且滋肾水,腽肭脐疗劳瘵,更壮元阳。”

“温药总括,医家素谙。木香理乎气滞;半夏主于风痰。苍术治目盲,燥湿健脾宜用;萝卜子去膨胀,下气消积尤堪。”

“详论药性平和,惟在以硼砂而去积,用龙齿以安魂。青皮快膈除膨胀,且利脾胃;芡实益精治白浊,兼补真元。”

药性歌诀朗朗上口,与牢牢地烙印在他的骨髓和血液里面的毛泽东诗词和老三篇不同。别有一番风味。因而被铭刻在心,难以忘怀。

现在,读到清代夏禹铸《幼科铁镜》,他被一篇《推拿代药赋》深深吸引住。夏禹铸模仿他过去曾经倒背如流的《珍珠囊药性赋》(当年只管背诵,根本不知道书名、朝代和作者),从中药寒热温平四性类比小儿推拿穴位和手法,让他一下子回到中学时代,好似找到了旧爱。

“前人忽略推拿,卓溪今来一赋。寒热温平,药之四性。推拿揉掐,性与药同。用推即是用药,不明何可乱推。推上三关,代却麻黄肉桂。退下六腑,替来滑石羚羊。水底捞月,便是黄连犀角。天河引水,还同芩柏连翘。大指脾面旋推,味似人参白术,直推则为灶土石膏。大肠侧推虎口,何殊诃子炮姜,反之则为大黄枳实。涌泉右转,朴硝何异;揉而左转,参术无差。食指泻肺,功并桑皮桔梗;旋推止嗽,效争五味冬花。精威拿紧,岂羡牛黄贝母。肺俞重揉,漫夸南星半夏。黄蜂入洞,超出防风羌活。捧耳摇头,远过生地木香。五指节轮揉,乃祛风之苍术。拿大敦鞋带,实定掣之钩藤。后溪推上,不减猪苓泽泻。小指补肾,焉差杜仲地黄。重揉手背,同乎白芍川芎。脐风灯火十三,恩符再造。定惊元宵十五,不啻仙丹。病知表里虚实,推合重症能生。不谙推拿揉掐,乱用便添一死。代药五十八言,自古无人道及,虽无格致之功,却亦透宗之赋。”

他特别喜爱它,天天读,天天用。津津乐道。推拿一个穴位就背诵出与这个穴位和手法相关的歌诀。仿佛他就是夏禹铸,他正在用中药。

中国古代流传“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从句型看,仍然是劝喻人争相做官。但官员要靠皇帝或上级提拔。如果无缘高攀,科举考试就成为民间青年追求功成名就的几乎唯一途径。科考很难,一个省就几个,几十个名额,要在全国出人头地更是难上加难。做官条件不易获得,科考之路拥挤不堪。大众化的中医就成为落第学子们用以自我安慰的一门技艺。历史上的很多医生,包括朱丹溪、张景岳、龚云林、张仲景等,其实都是在科考无望,或无法继续升官情况下的无奈之举。但因为他们考过举人,研习过八股,赋诗作词,以深厚的文学功底促进了中医学的文学艺术化。

《推拿代药赋》就是典型代表。文笔不错。一经挥洒著就,其形式和韵味就决定其万古流芳。然而,读久了,感悟深了,他意识到,以诗词歌赋阐述医学理论,归纳药物方剂,总结临证经验,本质上仍然是文学,属于经验,属于一种便于记忆的形式。它们不可能是科学研究。而且,为了文学上的押韵和对仗,还会造成对描述和探索事件的干扰,必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缺陷。

因此,对于历史上的小儿推拿原著,应该剥去飘浮在外观的美丽衣服,探究深藏于内在的本质。

《推拿代药赋》对于多少知道一些中药的中国国民(那个年代真的什么人都知道一些经方与验方)以及精通中药药性的中医师来说是好事。广为人知的中药与陌生的小儿推拿穴位和手法一一对接,对于传播、普及小儿推拿起到了很好作用。但是,由于以药物为主的内治法和以推拿为代表的外治法其机理、特征、适用性和措施方法肯定不同。推上三关不是麻黄肉桂。推下六腑不是滑石羚羊,天河引水没有黄芩黄柏之苦,摩揉肚脐哪有人参皂苷?推拿代替药物治病与保健行得通,确有效。它们不过是治病与保健的另一种形式,它们不酸、不苦、不辛、不甜、不咸,也没有附子、生姜、鹿茸之辛热,没有寒水石之冰凉。无论如何,即使不该推的穴位推了,即使推拿某穴位的方向反了,推拿也代替不出药物般的副作用!所以,夏禹铸的《代药赋》错误地将绿色自然的小儿推拿与具有毒副作用的中药划等号,不但造成小儿推拿理论上的混乱(如补泻、温清、阴阳等),而且约束人们思想,阻碍了小儿推拿等外治法的健康发展。

他从《幼科铁镜》中的主要收获是发现了脾经定位拇指桡侧缘的错误。

古人研究小儿推拿穴位主要靠图画描述。从《小儿按摩经》开始就将脾经画在拇指桡侧,推拿方法谓之“脾土曲补直为推”。

何为“曲”?

三字经流派为屈曲患儿拇指,形成今天屈曲拇指推桡侧之定式。

1601年四明陈氏《小儿按摩经》

1604年龚云林《小儿推拿活婴秘旨全书》

1605年周于蕃《小儿科推拿仙术》

1676年熊应雄《小儿推拿广意》

1695年夏禹铸《幼科铁镜》

夏禹铸从平面画图的角度论证了脾经应该位于大指罗纹面。指出:“大指面属脾。画家画手掌,不把大指画正面,乃画家之正(忠实图象)法。前人只得以脾土字写在侧边。后人误认,以讹传讹,遂以大指之侧边为脾。余故将前掌图大指移作正面,此因脾土画图之权宜。又因口诀有曰:脾土曲补直为推。
见有曲字,便把儿指曲着。则侧面居正,故愈以侧面为脾。那晓得曲补之说,曲者旋也,于指正面,旋推为补。直推至指甲为泻。此前人一字之讹,遂成流弊莫救。今人推之不效,皆由穴之不真。前人传之已误,后人幸勿再误。”

读到这里,他伸出自己双手,认真查看。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就是人的拇指同其余四个指头不在同一个平面。即,其它动物,包括与人类最为接近的猩猩的五个指头都在一个平面,它们的拇指不能与其它四个指头逐一对指,也就丧失了手指精细动作的能力,它们就只能是动物而不是人!但图画和照片只有一个平面。真实手的姿式在图画上四指位于正面,拇指就只能显示侧面。联想到肝、心、肺、肾都在正中罗纹面,因而推测脾经也应该在拇指罗纹面。

如此,三字经流派也错了。

 

文章来源 公众号:廖品东教授小儿推拿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