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天河水上推的原理与启示

评论882

推拿推拿又推又拿。推为单方向直线运动。天天推那条线,那条线就被固定下来,成为线性穴位。传统上规定线性穴位上推为温为补,下推为清为泻,已成定论。如推上三关为温补,退下六腑为清泻;七节骨上推为温补,下推为清泻;推天柱骨,推桥弓向下为清泻;板门向上推向横纹升提止泻,横纹向下推向板门清降止吐等。

可是,公认的清热要穴--天河水,却不向下而向上推,恰恰与上推为温为补矛盾。

这是为什么?

他从《小儿按摩经》几十条条文中发现端倪。

原来,灭火者水也。没有水,消防员也只有干瞪眼。

人的水源在哪里?

穴位的水源在内劳宫(理论上还有涌泉)。内劳宫位于手心,手心凹陷,水往低处流,凹陷才盛水。《小儿按摩经》将内劳宫誉为“水(海)底”。退烧的关键在水,水的源头在大海之中。古人就萌生出将水从库区引出来,浇灭身上火焰的理念,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在内劳宫处旋推,作捕捞状,并一拂而起的“海(水)底捞月”术式。

天河水与内劳宫恰在一条直线上,它们隶属于心包经。在《小儿按摩经》中,它们好似孪生兄弟,操作时大多同时出现。如“水底捞月┉先清天河水,后┉运劳宫”。“取天河水至劳宫”。“打马过河,温凉。右运劳宫毕,屈指向上弹┉天河边,生凉退热”等。由于天河水为前臂正中从腕横纹到肘横纹的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的起点处恰巧在手掌和前臂交接的腕横纹中点。如果手掌为水(海)底,那么水的出口就只能是小天心和腕横纹中点。传统推天河水的术式为一手按于内劳宫,一手从作为水源出口的小天心或总筋处向上推。显然是想将库区的水引向全身,以清热泻火。

他为自己的这一发现高兴。他认为古人这种引水灭火的理念科学又先进。但“水底捞月”和“打马过天河”毕竟是物理术式,毕竟没有给人体增加一滴水。

如果在采用物理疗法的同时增加水分,疗效怎么样呢?

他想:真正的水源肯定来自脾胃转输。根据这一点,在发烧时就应该,而且必须大量饮水。只有水源充足,人才浸泡在水中(人体体重的70%都是水),人的心、脑、肾和筋膜也才浸泡在水中。全身为水,就燃不起来火,才退得下去烧,心脑肾和筋膜才得到保护,就不会神志昏迷和抽搐。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

补什么水好?有一个小插曲。

他应邀去某知名西医医院会诊一个连续高热21天的患儿。那个患儿正输液。他问西医“对于高热,你们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肯定补液啊!”在场医生和护士几乎异口同声。

他想,一旦高热患儿送到医院,一旦挂上液体,就标志着中药或推拿治疗失败。因此,早补水,多补水不仅仅关系到发热的治愈率,更关系到整个中医和推拿的生死存亡!

想到这里,他立即嘱咐给孩子大量吃西瓜。他还笑着问在场的医生和护士“你们不是有个原则,能吃能喝就尽量不输液吗?”

他又指着输液瓶子问“对于高热,是你们瓶子里的糖盐水加一支维生素C好,还是西瓜好??”

接着,他会将他知晓的西瓜的成分介绍给大家。西瓜除了不含脂肪外,汁液中几乎包括了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如维生素A、B、C和蛋白质、葡萄糖、蔗糖、果糖、苹果酸、谷氨酸、瓜氨酸、精氨酸、磷酸及钙、铁、磷和粗纤维等。

那个孩子最终在配合他的推拿和大量吃西瓜下退烧痊愈。但到底是什么病,出院也没有弄明白。

那次会诊为他赢得了声誉。从此,那家西医医院会推荐很多难治的发烧、肺炎、疑难病患儿给他。

其实,这不是他个人的功劳!传统中医早有告诫:发烧时“留得一份津液,便有一份生机”“一味西瓜胜似白虎(有名的退烧方白虎汤,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组成)”。

“既然如此,为啥今天还有那么中医和妈妈们囿于西瓜寒凉,怕伤脾胃而不给发烧的孩子运用呢?”

“孩子正发烧啊!是虚寒吗?”他多次质询。

他甚至总结出“吃西瓜就是中医输液”的理念。

 

文章来源 公众号:廖品东教授小儿推拿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