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极为重要的理论–推拿升降理论的探讨与研究历程

评论191

推拿是关于手的艺术。推拿最大特点在于用手操作。用手去感知,用手去诊断,用手去把持固定,用手去抚慰,用手去展现推、拿、按、摩、揉、捏、滚、搓之不同。最终,患儿的各种痛苦也在医生的手中烟消云散。

除开经络穴位效应,以及心理影响。单纯手运作,无论手法怎样变幻,都是医生之手与患儿皮肤的接触并用力。

也就是说,推拿是医生在患儿一定部位实实在在地施加一定力量。

他天天运用自己的双手。他喜欢一边推拿,一边哼歌。

一天,一个小孩拿着爷爷的佛珠挂在胸前,学着水浒中的鲁智深在那里比划着拳头。触景生情,他也就随口哼起来。孩子一听,来了劲,他俩竟然旁若无人般呐喊了起来--

“大河向东流哇

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

说走咱就走哇

你有我有全都有哇

路见不平一声吼哇

该出手时就出手哇

风风火火闯九州哇”

吼叫声中,突然心生灵感,他在潜意识中意识到:推拿就是“该出手时就出手”(时间),以及在什么部位(地方)和以什么方式出手(手法种类和方向)。

他开始反复从不同角度比划和观察自己的双手。

推拿用手和用力是人所共知的推拿的特征。而那一天,他突然感悟到推拿在加力的同时给患者加了一个方向!

“推拿加方向”很朴实,很简短,但意义非凡!

他紧紧地抱着那位给他灵感,共同风风火火了一番的孩子。

湖南有个橘子洲头。那儿不仅有橘子树,有草坪,有梅花,有风,有浪,有亭台楼阁,更有吸引人的青年毛泽东的巨大雕塑。那里可是曾经塑造过毛泽东和诞生了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的地方。他喜欢诗朗诵。而贮立在青年毛泽东雕塑前面,任凭河风吹拂,一任耳边涛声,静默着毛泽东在那里挥就的诗篇,同时想象着诗里的画卷,那是多么的惬意啊!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那是1925年某一天的情景。那一年,毛泽东才32岁!而诗中要“主沉浮”,要“指点江山”,要“中流击水”已经将一代伟人的宏图大志展现得淋漓尽致。

现在,他背诵着这首诗,他提出“推拿就是加方向”,他幻想着用方向而不是补补泻泻来主推拿的沉浮。

天在上,地在下;旭日东升,夕阳西下;云在蓝天上飘,水在大地上淌;火焰炎上,雨淋淋下;树木刺破青天,落叶归根于地;风儿轻扬,尘土沉降。一切都那么和谐,一切都那么美好。激动之时,他猛吸几口气,再猛吐几口;他摸摸自己搏动的动脉,再压迫一下回流的静脉。他甚至突然就伸缩上肢和重重地跺脚。他发现除了呼气和吸气,动脉和静脉,肢体的伸缩以外,其实人体的每一项生命活动,包括兴奋与抑制,清醒与睡眠,吸收与排泻,运动与静止,生长与衰老,以及细胞内与细胞外的交换等等都存在一定的沉浮关系。

如果这种沉浮升降有度,升降有序和升降相因,会是什么状态?自然界肯定无干涸与洪荒,无炎热与寒潮,风调雨顺,丰收在望。人体则脏腑功能正常,阴平阳秘,气血和调,健康而无疾病之苦,无残缺衰败。万物各得其所,各自存活、代谢、传宗接代,各不相犯,平平安安。

疾病是什么呢?

阴阳学说认为是阴阳失位与紊乱。补泻学说认为是正虚邪盛。升降学说当然认为疾病是升降紊乱了。

他把人体所有病症罗列出来。从头到脚,从内到外,无论头痛、头昏、鼻塞、耳鸣、目无所见、感冒、发热、咳嗽、哮喘、厌食、腹泻、便秘、腹胀腹痛、遗尿、五迟五软、腰痛、痹症、汗症、夜啼、惊风、癫痫等单一病症,还是多动症、抽动症、肥胖症、喂养不耐受、断奶综合症、新生儿黄疸、脑瘫等复杂病症,它们都可以用“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升之太过”“降之太过”“上热下寒”“外寒内热”等加以解释。这种解释并以此指导对其治疗显然比运用补泻理论要容易得多,直观得多,也貌似科学得多。

既然疾病就是升降紊乱。那么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就是调节升降了。

为此,他于 1999年在《按摩与导引》杂志上发表了“推拿调整人体升降的原理与方法”的文章。

上推与下推的升降关系谁都明白。它们可是实实在在向上或向下给人体加了一个方向。

顺时针与逆时针谁主升谁主降,却难于把握。既往研究补泻时,他发现,中医原创时期根据阳从左升,阴从右降,规定旋转类手法“左转补兮右转泻”。由于既没有说明是患者左右,还是医生左右。因而到底何补何泻,方向一片混乱。清代熊应雄注意到这一点,在运太阳时写到“往眼方向(前)为补,往耳方向(后)为泻”第一次利用参照物来判断左右补泻。但转圈的操作,其实既分不出左右,也分不出前后。因而,熊应雄也不可能阐释清楚具体的方向。

中国人是聪明的,开放的,也是渴求发展的。到了明朝,当钟表由传教士利窦玛带到中国后,人们发现用顺时针和逆时针描述方向显然比左转右转清晰。顺时针与逆时针取代左右转成为必然!

最初是顺时针对接左转为补,逆时针对接右转为泻。随着解剖学的引入,特别是肠道走行方向的明了,后期才有顺时针顺应胃肠蠕动方向为泻的观点。因而,从历史来看,他是赞成顺时针旋转为升,逆时针旋转为降的。

他还发现,人是以正中线为轴左右对称的。除开督脉和任脉外,其它穴位左边有,右边也有。如果只规定顺时针和逆时针,则当双手同时操作正中线两侧的穴位时,那个运作和姿式非常别扭和难看。不信大家同时用左手和右手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揉一揉天枢、乳旁、足三里和三阴交等看一看。

推拿是关于手的艺术,艺术一定要好看。别扭了,难看了,就不是推拿。通过比较、观察和分析。最终,他提出了左右手同时操作人体两侧的推拿升降观,即外旋(上图)为升(补),内旋(下图)为降(泻)。

 

文章来源 公众号:廖品东教授小儿推拿

电费折扣充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