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补补了啥,推拿泻泻的啥?关于推拿补泻的认识

评论251

课题顺利完成,答辩很成功,几篇文章出笼,摩腹摩出了名堂,去掉了顶在他头上的副教授帽子。按理他应该心情舒坦,吃得香,睡得着。

然而,他仍然食之无味,夜卧不安。

摩腹课题初衷是为了回答顺时针摩腹和逆时针摩腹孰补孰泻。没想到得到阴性结果。即顺时针和逆时针摩腹对于胃肠动力学的影响并无实质性区别。是否可以认为顺时针与逆时针摩腹不具备补泻作用呢?

他还想到,如果得到阳性结论。即顺时针摩腹增强胃肠蠕动,逆时针摩腹减缓胃肠蠕动,是不是可以说顺时针是泻法,逆时针是补法?因为增强了胃肠蠕动,促进大便排出,好似用了大黄、芒硝。减缓了胃肠蠕动,止泻、止痢,则与人参、白术功能相同。

“那就应该一个是补,一个是泻啊!”他有些肯定。

“不对啊”他翻了一个身。

他想起了中药学的补泻。中药之补有补阳、补阴、补气、补血和益髓填精等。中药之泻有利水、逐瘀、消食、化积、行气、豁痰、发汗、涌吐、通便等。每一项补和泻都建立在不同中药的基础上。如补阳用附片、肉桂、干姜,补阴用龟版、鳖甲、枣皮,补气用人参、黄芪,补血用当归、阿胶,益髓填精用鹿茸、蛤蚧。利水用茯苓、车前仁,逐瘀用红花、三七,消食用山楂、谷麦芽,化积用莱菔子、槟榔,行气用枳实、青皮,豁痰用天竺黄、南星,发汗用麻黄、桂枝,涌吐用瓜蒂,通便用大黄、芒硝等。也就是说,补和泻的对象不同,所用中药就不同。那种补和那种泻,实实在在有不同药理作用的中药支撑!人参有人参皂苷,附片含乌头碱,鹿茸的特殊氨基酸,大黄蒽鲲衍生物、大黄酸和大黄素,枳实中富有黄酮甙和挥发油,红花特殊的甙类和色素,麻黄中的麻黄碱等。

“这种补和这种泻,推拿针灸替代得了吗?”他已经睡不着了。

他回忆着还是本科生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罗列的推拿补泻和针刺补泻表

 

这个表中,所谓补和泻完全是对立的两种操作方式。即力度不重就轻,频率不快就慢,时间不长就短,方向不向上、向心(直线)、左转、顺时针(圆圈)、顺经络就只能向下、离心、右转、逆时针、逆经络操作。只要推拿,二者必择其一。如果一个是补,与之相对立的另一个就一定是泻。由于它们并没有中药药理作用,它们只不过是手法之间相对的操作形式上的不同。这时候,推拿补法到底补了啥?推拿泻法又泻了啥?根本就说不清,道不明。

他还想到了针刺。针刺手法“烧山火”集温补手法于一体,而“透天凉”则整合了各种清泻要术。他至今记得《金针赋》的描述:“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

他已经完全没有了睡意。他开始设计第二天的人体实验。

实验什么呢?

他想,烧山火应该是所有针刺手法中最热的术式,透天凉应该是最为寒彻的术式。但它们其实只是两种不同的、对立的操作。他不相信一个阳虚寒重的病人用透天凉会一蹶不振,甚至冻僵冻死;他更不相信一个阴虚火旺的患者用了烧山火会五脏俱焚,烧焦烧化。

而中药补泻呢?

如果阳虚寒凝用石膏、寒水石和大黄,雪上加霜,无疑会加速猪狗冻亡(民谚“三九四九冻死猪狗”)。如果阴虚火旺用附片、干姜、鹿茸,火上浇油,何尝不会招致森林大火,烤焦大地,焚毁万物!

那天晚上他就这样冥想到天亮。

他真做实验了。是在诊所做的。针刺操作请的针灸名家。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的确相反,老师操作很美,很有艺术性,赢得了他和同学们的赞誉。

的确,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没有加重阴虚火旺和阳虚寒凝病人的病情。没有造成医疗事故。

怎么会呢?

不过不同的手法罢了。

通过实验和感悟推拿,他意识到:针刺和推拿补泻只不过是对不同操作术式的规定,是用来解释和评价临床效应的一种方法论。推拿和针刺补泻不可能如中药般进去什么阴、阳、气、血、精、髓等物质,也不可能掉体内的各种邪气。当然,由于推拿的挤压、摩擦、叩击、振颤、运动关节等作用,对于人体的津液、二便、气机、积滞等确有影响。这也是古代推拿以汗、吐、下三法为特色,小儿推拿以清泻见长(特定穴只有脾经、肾经、三关和二马具有补的性质)的原因。

他还想到,如果顺时针摩腹增加大便排出,就是泻法。可是,一旦大便排出,糟粕尽了,胃口改善,消化加强。

“你说说,这时候顺时针摩腹是增强人的体质还是减损?”他问。

不等对方回答,他继续问:“能够增进消化,增强体质,你说这是补还是泻呢?”

推拿补泻回答不了这些问题。因为补泻理论适用于中药而不适用推拿。

既然补泻理论在运用和指导推拿方面存在重大缺陷,那么该用什么样的中医理论来指导推拿呢?

他转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文章来源 公众号:廖品东教授小儿推拿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