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血常规 判断孩子发烧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评论305

这段时间,家里俩宝轮流发烧吃药,经过近一个月的磨练,宝妈都快成为半个“赤脚医生”了。在医学专家面前或许显得有些班门弄斧,但从妈妈的角度来说,拿到化验单能一秒看懂也是新技能get√

“血常规”

家有小病号去医生检查时,血常规是必查项。传统的“望、闻、问、切”也要依赖科技发达的先进产物,不然半天几百号人的诊断何时是个了呀。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细菌感染 or 病毒感染?” 第一判断来源于白细胞?

 

为什么要判断细菌感染 or病毒感染?因为不同感染,治疗方案不同。但要判断究竟是哪个感染引起的,主要看三个指标:白细胞计数、中心粒细胞比率、淋巴细胞比率。

三者之间的关系和使命:

白细胞肩负的使命是吞噬病原体、防御疾病。

中性粒细胞天生就是个侦察兵,当体内有细菌入侵时,中性粒细胞便会感应到。

淋巴细胞会直接杀死被感染的细胞,然后和其它成员清理暴露出来的病毒。

读懂血常规 判断孩子发烧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白细胞过高为细菌感染?

白细胞高于正常值,就代表身体有炎症,如果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多为细菌感染。谨慎的说,如果白细胞过高:应激、创伤、白细胞增多症等均会造成白细胞不同程度升高,再结合其它炎症,如PVR,中性粒细胞等均升高,可以考虑为细菌感染。

小妞第一次发烧时检测血项是白细胞过高,然后医生通过听诊器没发现异常,听宝妈说嗓子好像有白点… 医生一看,果不其然,嗓子不仅红还化脓了,这是百分百的化脓性扁桃体发炎,家长对此也深信不疑。那就开了消炎药先吃着(具体什么药稍后再说),抗不住连续几天的高烧不退又去住院治疗,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当然细菌感染又分为衣原体支原体,这个名词太专业、复杂、深奥,不是我等属辈能解释清楚的,还是留给医生说,免得误人害已,哈哈。

总之,小妞住院之初,医生让查N多种血项中应该会有这些判断,但我们没查。我们是在确诊“嗓子发炎”不是什么大事的常识上给坚持抗了下来。

 

(备注:这些住院检查 是自愿选择的哟)

白细胞过低为病毒感染?

白细胞低于正常值,并且淋巴细胞比率升高,多为病毒感染。还有一些情况会造成白细胞数值低,如乙肝肝功能脾亢患者 ,骨髓抑制患者、服用抗-HIV病毒药物患者、化疗患者、免疫力低下等,但这几种现象在我们孩子中不会出现,可以忽略不计。除去这些因素,基本可以判断为病毒感染。

小妞第二次发烧时离上次出院仅隔了一周多,宝妞的第一反应就是上次没好利索 或又吃“积食”了(出院后小妞见到肉肉就两眼放光,家人又想让她多吃点,T_T)。

 

宝妈当天上班,由妞的爷奶带着去看了医生,得出的结论是“病毒感染”。下班到家看到一堆药盒,心里又是疑问一片?只好先咨询了懂医的朋友解惑。

 

朋友说:“病毒感染一般是排除细菌感染后,论断的。你这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淋巴高的个数中可以看出是病毒感染的机率较大,虽然不是绝对的,但一般判断都会是这个依据'。

“病毒感染具有自愈性,常规病毒感染服用抗生素只是起预防作用,所以,阿莫西林和利巴韦林你自备的药都不用再吃了,先按医生的药方吃两天看看效果再说吧”。

很神奇的事情发生---就在把医生的配药吃完最后一顿后,小妞退烧了,不耽误生日这天去学校与小伙伴一起分吃蛋糕啦!

 

其它相关知识科普:

红细胞计数代表是否贫血;血小板参与凝血,低下的人凝血功能差。

“发烧时都吃什么药?” 阿莫西林、头孢克肟分散片、利巴韦利、蒲地兰等消炎药怎么吃?

家有小儿的家庭常备消炎药大多也就这几种了吧?

阿莫西林,就是口服的青霉素,功效为消炎;

头孢克肟分散片,我个人认为是阿莫西林消炎药的升级版,就在小妞吃阿莫西林控制不住高烧后,住院期间的用药也是葡萄糖 头孢,同病房住院的小朋友们输液的成分也都是这,只是药方用量不同而已。

朋友家孩子同样“扁桃体发炎”症状,医生开出的药方也是头孢克肟分散片。

在我的个人医学常识中,即然细菌感染服用阿莫西林或头孢消炎药,那这次病毒感染的消炎药首选,我自然而然就配备了利巴韦利,不过,被朋友说没必要服用后,我也就停用此药了。

利巴韦林颗粒,适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皮肤疱疹病毒感染。

蒲地蓝口服液,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用于疖肿、咽炎、扁桃腺炎。上次口服药中医生建议我们增加了这类口服药,相信其它家庭的常备药中应该也有此项吧。我家倒是不常有,我家的常用备药看下段哟。

家里还要有哪些常备药?健儿清解液、美林、小儿柴桂退热颗粒

细心的亲会发现我家的常备药盒中有一个“健儿清解液”,健儿清解液,清热解毒,消滞和胃。用于咳嗽咽痛,食欲不振,脘腹胀满。也是起一个预防作用。流鼻涕、积食、咳嗽等轻微症状,我都会隔三差五的让妞们喝上一点儿。从最初的6.8元/盒,涨价至现在的16.8元/盒,由此可见它在每个家庭中的受欢迎程度。

美林:也叫布洛芬,适用于1-12岁儿童,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儿童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我家高烧39度 才会用到的备用药!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发汗解表,清里退热。用于小儿外感发热。症见:发热,头身痛,流涕,口渴,咽红,溲黄,便干等。我家38.5度以下的备用药!

不过,也很少用到,一般低于38.5,我家的习惯是物理降温和多喝水,自己扛。

 

专家观点

血常规化验属于一种辅助诊断, 不是孩子一生病就必须做的检查。

“验血在感冒或流感初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的结果对治疗没有帮助,因为感冒流感都是病毒感染,抗生素没用,即使白细胞偏高。但如果病人的烧过个4-5天没有退下去,或者精神或呼吸愈来愈差,那时候再验血才有意义。如果白细胞很高,那要考虑有没有肺炎等并发症。如果不高,有时可以再观查一两天。”

——和睦家王惠民

 

“血常规化验属于一种辅助诊断,不是孩子一生病就必须做的检查;医生会根据病情决定是否有必要做。”

——天津和睦家儿科

 

“国内外医生和家长对“感染”的认识差别极大。若无确切证据(细菌抗原检测、细菌培养)仅是发热、咳嗽、流涕是不用抗生素的。他们认为血常规检测、便常规检测的意义不大。虽然看起来有些过激,但也不能依赖抗生素。更不能抗生素+抗病毒药同时用。频繁使用抗生素可损伤婴幼儿免疫系统。”

——和睦家崔玉涛

 

"与家长交谈中得知,之所以很多孩子接受抗生素治疗,主要是过分依赖血常规检查。只要孩子出现不适,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增高,就会选择抗生素治疗。任何炎症都会刺激白细胞增多,这是人体免疫系统保护人体的标志。过分、快速降低白细胞实际上是破坏人体自身保护机制。”

——和睦家崔玉涛

 

 

血常规化验结果需配合临床分析才有意义

“血常规化验不是定性诊断试验,结果必须结合临床分析才有意义。轻微超出正常范围并不一定具有临床意义。”

——天津和睦家儿科

 

“现今对血常规的判断常会出现偏差。首先,仪器自动检测不够精确。因婴幼儿血液中白细胞较小,容易出现分类错误。常理来讲,中性细胞大于淋巴细胞,所以经常出现淋巴细胞偏高现象。再有,不同年龄血液中细胞数量正常值不同。4-6岁之内,血液中就是淋巴细胞偏高。化验检查是辅助检查!”

——和睦家崔玉涛

 

“血常规和CRP不是唯一判断细菌感染的指标,还需要结合宝宝当时的病情,很多应激都可以造成白细胞和CRP的升高,的确容易和细菌感染混淆。明确病因是重点,”

——北京和睦家儿科

 

“如何解释血常规中白细胞的检测结果。白细胞1万2是不是就是异常?要结合孩子年龄来分析,对于小于1岁的婴儿这是正常结果。白细胞增高就一定意味着细菌感染?要结合孩子伴随症状来判断。孩子又吐又拉,查出来的白细胞计数肯定高于正常,这是由于血液浓缩造成的,建议纠正脱水后再复查。”

——和睦家凃绘玲

 

“张思莱:学龄前孩子血常规中分类的数值与标注的对照值(成人)不一样,由于个别医生专业知识差解释的不对于是十分紧张。其实对于学龄前的孩子血常规分类出生后是有很大变化的:出生后一周淋巴细胞开始逐渐升高(40~60%),中性粒细胞下降(31~40%);4~6岁中性粒细胞升高(50~70%),淋巴细胞下降(20~40%)。”

——儿科专家张思莱

 

“血常规化验指标略低于正常底线,但临床上无任何不适,一般表明这就是这个人的正常血常规指标,天生如此,不需做进一步检测。”

——天津和睦家儿科

 

 

接种疫苗后的不适,血常规检测不具参考意义

“接种疫苗后出现发热等反应并不可怕。当体温>38.5,就可服退热药。伴轻度胃肠、呼吸表现的只需加强生活护理即可。疫苗本身就是病菌碎片或减毒、灭活的病菌体,进到体内会对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抵抗真正疾病的抗体。对疫苗后的不适,血常规无价值,更不要以此依据而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

——和睦家崔玉涛

 

“疫苗接种后给予抗生素治疗,简直是胡来!五联疫苗包括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脊髓灰质炎、B型嗜血流感杆菌五种疫苗,其中除了脊髓灰质炎,全是细菌。接种疫苗后,体内出现反应,检查结果当然类似细菌感染(C反应蛋白偏高)。使用抗生素,就会减弱疫苗接种效果。”

——和睦家崔玉涛

电费折扣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