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肚法—小儿推拿特殊手法

评论1K

10年前在一位民间艺人那里看到并学到“抱肚法”。经过长期临床运用发现确有疗效。

在视频的后面部分有操作廖品东教授的操作演示:


 

其法为抱小儿同向(患儿后背贴医生前胸)坐于医生腿上。医者两手从小儿腋下插入,并置于患儿胸前,两手掌重叠,掌心向后。施法时两手用力向后挤按,同时配合挺胸、挺腹。从胸腔起逐一向下直至盆腔为一遍。临床操作5-10遍。

其要点为从上至下逐一挤按;手掌要紧贴患儿胸壁,并尽可能使面积最大化;手掌向后与挺胸挺腹协调配合;挤按时最后在患儿呼气末,或啼哭声音发出时进行。

此法对小儿刺激强度很大。

每用该法小儿多会啼哭。且在操作过程中,约半数小儿会排便(大小便)、排气(放屁)。

后记---2014-10-13

抱肚法我是听别人介绍说一个老太婆经常用该法治疗厌食。我就去造访。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老太太满头白发。已经八十多岁。她也说不出道理。只是操作给我看。我觉得这个方法能改变腹内压,能促进大便排出就记了下来,并自己用。后来用多了,发现可以抱肚,但也可以抱胸。抱胸时,用力突然,短暂,能造成胸廓的形变,结果就排出痰来了,发出声来了,肺气宣散了。对于止咳化痰有很好的疗效。后来又发现,操作一段时间后,如天天抱肚,小孩的肺合量就大了,感冒就少了,于是又将它用于增强抵抗力。过去抱肚,手都是平的。现在抱多了,发现在腹部抱时,如果手掌向下,有助于大便排出,用于便秘和感染性腹泻。但如果手掌向上,医生的胸又下压小孩的背,就形成对胃的强力刺激,大多数情况下会涌吐。目前抱肚法已经成为我的特色手法。其实,只有在临床上不断运用,不断思考,不断总结,才会有所收获。

电费折扣充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